有人问如何陪伴孩子,诀窍在哪里?为什么总是没感觉,自己觉得烦躁而疲惫?
如果亲子陪伴中感觉不到快乐,一定是你被成人的视角束缚,关注错了方向,没有从孩子的眼中去看世界,没有从孩子的心中去体会亲子之间的关系。成人的感官往往是闭塞的,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对细节视而不见,而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有趣,都蕴含着某种秘密。
这几天回想自己的成长,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如此的热爱思考亲子育儿的问题,其实在过往的生活中早已留下了印记。偶然的发生总是有其必然的经历,从小到大我原来都是一个看孩子的好手。而我成为孩子好朋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跟孩子在一起时,我就是一个孩子。”
我是一个很受孩子喜欢的人,小的时候长期看护过两个表妹(一个小我三岁、一个小我十岁),大表妹是一起的玩伴,小表妹真的是拉扯过很长一段的时间,由于那时候父母和小姨两家人都是忙碌的庄稼人,只要我放学在家多半是由我来带孩子的。村里的人都记得我这个背着小妹妹满街走的小子,是一个能管吃喝拉撒,外加陪玩游戏哄睡觉的“好孩子”。
后来自己便留下了看娃娃的美名,由于我生活在一个很是庞大的家族中,只要是亲戚朋友相聚,我自然便是那个看孩子的首选。大人们忙碌着吃食与风俗,而我便是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这种时候倒是轻松的差事,大多带到田野里,捉几只虫子,采一些果子,跑跑闹闹就都搞定了。
直到我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这一本领仍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长而退化,来到新城市的头一年,经常周末到表哥家蹭吃蹭喝改善伙食。那时,小外甥女刚刚4岁,很快与我打成一片,成为很受欢迎的表叔。
如今,小舅子的女儿已经1岁多了,每次见面都喜欢这个长胡子的姑父。
而我自己的儿子,自然不必说,带他找甲虫、抓尺蠖、喂蚂蚁、养绿豆、种南瓜、叠折纸、胡涂乱画、刻刀绑箭,玩起来我比儿子还疯。
我受孩子的欢迎,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自己童心未泯,在孩子的眼里,是个跟他们一样的大孩子;二是我愿意做他们觉得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做大人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做到这两点,你必须重新成为一个孩子。
如何变成孩子眼中的孩子呢?你的行为需要跟孩子一样,与孩子的思维同步,做相同的事情。
我们的视角早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对很多简单重复的事情失去了兴趣。调动我们的童心,沉浸在细节的世界,同样有不一样的快乐。如同体会自己不曾记忆的童年,重新拾起感官的联接过程,唤醒觉察,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美好。
举小侄女的例子吧,小侄女的家住的离我们比较远,每个月差不多见面一两次。这个年纪小侄女表现出对妈妈的强烈依恋,当我示意要从妈妈怀里把她抱过来时,她开始用力的摆手。
我也用力的摆手,学她的样子。然后对她说“我也会”。
她看着我的样子,又开始用右手拍打自己的左肩。我继续学着她的样子,笑眯眯的说“我也会。”
她看着我,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始双手抱肩,摇晃着身子。我继续学着样子,呆萌眯着双眼“还有别的吗?”。
孩子笑的更美了,连着三次重复着她的模样,我在她的眼中已经不是一个大人,变成了一个跟她行为一样的小孩。这时我伸手再去抱她,她很自然的倾过身子来。
我指着前方的路灯问她“灯在哪里?”
“灯”孩子看着远处的路灯,一边说一边用手指。
我问她“去灯那里吗?”
小侄女高兴的点点头。
就这样,她已经忘记了自己离开了妈妈,跟我玩在了一起。
......
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是最好的陪伴,也是最快乐的陪伴。
做到这一点,要么你的成长经历一直童心未泯,要么重新思考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管怎样,你都需要重新去关注自己的眼睛、手脚、耳朵、鼻子,去留心每一处细致入微的感觉,让感官启迪内心,觉察而生智慧!
最快乐的亲子关系,就是孩子几岁你就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