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附近的书店办借书年卡,同时买书也常年8折。
大部分是给姐妹俩借绘本,走到一楼结账时,发现热门书架上有《非暴力沟通》,我拿起一本给店员说要买。结账的女生笑眯眯的给我说,这是新到的,你可以拆开一本来借。还有一次我借经管类的书,店员说这类书不能借,老板很知性温和的一个女士,走过来给我说,你可以借走,这本书挺好的。又看我在冯唐的小说书架旁转悠,对我说,这一次进来的冯唐系列书都是精装,我们下周会进来同系列平装书,你可以来借,我当时冲动想买,后来忍住了。
对这家店的印象很好,虽然老六说过,如果出版社都靠书被读者买回去了认真读完才能接着读下一本,估计都要关闭了。但,除了运营,我觉得对于同样喜欢书的人,多存一点惺惺相惜,即使也不能改变什么,也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了一点,不是吗?
之前我读书,漫无目的,后来发现这样效率不高,时间要珍惜才好,但也发现,那样读书也还是有很多益处的。慢慢读梁文道,知道他买书选书,同一本书有好几本排在书架上,他会选品相最不好的那一本,担心如果他不选没有人选,我读过之后,再买书,也都这样照做。
读木心时,他说他爱人,但不爱人类,他早就没有亲人可牵挂了,知道是他受了太多的苦,他说他只喜欢帅的诗人,作家,顿时忍不住笑,觉得真可爱。比如他喜欢但丁,帅,他最喜欢陶渊明。他说陶渊明是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救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的那么淡,淡的那么奢侈。
怎样才能写的真诚,去看陶渊明的诗就知道了。这都是木心说呢,他还喜欢嵇康,他说艺术家的身世,不必直说,艺术品中会透露出来,欣赏者不必了解艺术家的传记,却能从作品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对我来说是无穷尽的宝藏和教诲。
我喜欢书,特别是现在,越是读越是喜欢,没有矫情的意思,记得自己小时候就非常羡慕我一个同班同学,她因为很小的时候和父亲去各地见世界,总会买回来很多书,那时候在我眼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类的就是好书,她借给我读她的很多新书,到现在我们虽然各自安家在一方,但依然是有很多说不完话的老朋友。
越是读,越觉得时间宝贵,想有限的时间去尽量多读好书。
但我发现有时候目的太强,太讲究功用也实在是没有多少趣味。正在亲身检验一个道理,读几本有目的的丰富自己武器库的书,一定要读也好,看电影也好,找一些纯粹是出于兴趣,喜好来读的书,想看的电影。
三联书店12年出版的朱光潜的《谈美》,我读起来觉得也很有趣。比如,前段时间,读武志红的专栏和书,知道假如一个人悲伤到极致,最好的办法不是否定,对抗,而是让这情绪穿过你,体验它就好了。而朱光潜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小孩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想自杀,幸而他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多读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因为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再回头看,张佳玮,连岳,村上春树,他们都说,人的意志和情绪,其实受身体状态的摆布。
朱光潜也说,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其自然,便能享受快乐。我这里想到,顺其自然,是否也是顺应进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