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新的起点上如何推进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无数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犹如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以传统节日为例,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有赛龙夺锦,中秋节有赏月追月,春节有拜年守岁;端午节有“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中秋节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节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端午节蕴含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圆的心理,春节承载了辞旧迎新、兴旺发达等美好祝愿。而这些,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隅,还有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等,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瑰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华传统文化有“天人合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格局。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强调自信自强。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历史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和考古研究,及时发现并保护文物古迹,同时积极探索“文物+旅游”等新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既能让更多人关注到文物保护,也能推动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靠人们世代相传,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授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核心。在众多非物质文化式微的今天,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迫在眉睫。前不久,一名广州初中生利用居家上网课的间隙,练习演唱粤剧,并在网络平台上上传演唱视频,引起网友关注。可以看出,不少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颇感兴趣。因此,可在学校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通过开设兴趣班、社团等途径,让更多学生成为传承非遗的好苗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