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从小有一些特点,有些我能接受,有些让我比较担心,还有些令我抓狂
慢热遇到新环境新伙伴,一开始会非常谨慎,不像自来熟的小朋友一样能去主动找人玩,不会主动探索环境,常常是快要走了才开始进入状态
不社交比较早送了日托,托班老师的视频里能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唱歌做游戏,他坐在老师身边一直盯着看,甚至曾经被托班老师按市区中山三院做检查,邹小兵教授,你懂的。
胆小学个轮滑,穿戴着全套护具,摔了两次之后,再也不肯学了。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只能在完全平的地上骑,稍微有一个小坑,就会卡住,表示蹬不动;最小的三轮滑板车只敢很慢很慢地骑,换了一个稍微大一点儿,车把不能拐弯,要靠重心偏移拐弯的滑板车,学了两年也没学会拐弯,两轮滑板车左脚蹬多远,车就走多远,完全没有办法滑行,随时准备好下来;去玩儿蹦床,吓哭了;
娇气要求特别多,这件衣服不舒服,那件衣服湿了,这里疼,哎呀,不能走路了,天太热了,我受不了了
害怕挑战这个袋子太紧了,那个东西我不会用(不会就学呀!),这个积木好难呀,这段旋律太难了,我永远也学不会(其实练了两遍就会了)
脆弱 别的小朋友做得到的事情她做不到,就开始哭。
怕犯错,不承认错误 指出来某个东西做错了,就会大哭。明明做错了,不承认。
经不起教育 大人稍有些不耐烦,有点生气,就开始哭。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情形部分或者全部跟你家小朋友相似,那么你有必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HSC,你有可能收获了一个宝藏男孩或者女孩。首先,推荐你做一下测试,儿童敏感情况测试 链接里也有成人的测试。如果评分显示你或者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高度敏感型,建议你读一下Elaine N. Aron博士的一系列书,今天介绍这本<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中文版是《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献给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高敏感性孩子的特点,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第二部分讲不同年龄段的情况。这里只介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家长可以自己根据情况查阅。
HSC就是highly sensitive child,高敏感孩子。这是一种特质,并不是害羞什么的。可以归纳为D.O.E.S四个特征。
- Depth of Processing,深度处理;
- Overstimulate,过度唤起;
- Emotionally reactive,情感丰富;
- Subtle Stimuli,精细感知。
这其中深度处理是核心。其他几个特征,并不是所有HSC都有,但这一点是几乎都有。HSC不像阿斯伯格等等,有一逐渐变化的谱系,一个孩子要么就是高敏感,要么就不是。但敏感程度和对象每个孩子都不同。
你可能已经被一个高敏感的孩子折腾的精疲力尽,觉得这有什么好的?我要告诉你高敏感类型的孩子需要大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作为父母可能获得的回报也会比一般的孩子高。
他们想得多,所以看起来沉默、慢热、无法决定。但他们并不是恐惧社交,而是一直在旁边观察,因为同样的外部刺激,他们的反应会更大。等他们觉得足够了解环境之后,会积极参与。有些极限运动健将其实曾是高敏感的孩子。
他们镜像神经元特别活跃,所以更能理解情感。情感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不用说了,是理解和记忆的基础,学习、社交都依靠它。HSC通常学东西都比较快。
他们对细小的东西非常敏感,你现在觉得他们挑剔,娇气,以后他们会发现试卷题干中的陷阱,艺术品传达的情感,团队成员的情绪变化。看过《刻意练习》以及Josh Waitzkin书的人知道,高手就在于细节上的雕琢,这点上HSC天生有优势。
HSC有很好的理解力,MRI显示处理同样问题时HSC大脑活跃的区域和程度都比较高。但唤起程度高就容易疲劳。要特别注意,他们不是只会挑毛病,要求多。他们对积极和消极的事物都有高反应,但如果童年幸福,他们对积极事物的反应会尤其敏感。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良好的童年对于HSC成年后的巨大影响。
首先要正确认识敏感
所谓敏感就是天生能够注意到环境中的更多内容,而且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首先是他们能够注意到更多的事情,想象一下,一个正常人带来一个能够放大所有声音的助听器。你能听到蟑螂爬过的声音,水管里流水的声音,100 米外小鸟飞过的声音,是不是让你很难集中精力?是不是难以进行任何活动?该做饭了,但你听到各种声音。漏水了吗?煤气泄漏了吗?外面有脚步声,是有人来了吗?你的孩子没有夸大任何情况,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感受。但你也放宽心,高敏感人群大概占总数的 20%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应该不会是一种缺陷。因为比例太大了,如果这是一种缺陷,这种基因应该早就被淘汰了。所以试着理解你的孩子,他不是胆小,而是接收到的信息实在太多了,处理不完。而他又是一台灵敏度极高的仪器,不预先处理这些信号,大大咧咧的去探索世界,就很容易过载。
不管是美队锤哥还是哪吒孙悟空,超级英雄总要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然后遇到名师或者神迹才能最终英雄归来。高敏感的孩子,既然未来那么厉害,那成长过程就轻松不了。
最常遇到的是下面 6 个方面的问题
1. 对细微之处的敏感
首先要相信孩子,告诉他你理解他的不适,然后试着跟他解释这件事情并不像他所担心的,那样会有严重的后果,而且你会陪着他确保安全。比如他可能害怕轰隆隆驶过来的地铁,那么家长可以陪着他,站在他认为可以接受的距离上,多看几次地铁。然后鼓励他一点点接近。当然有些问题上要不断声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他的要求。我女儿曾经抱怨,安全座椅太热,不舒服。我会告诉他,可以找地方停下来下车休息一下,或者把空调开大一点,或者他和妈妈坐地铁回家。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把选择权或者决定权交给孩子,通常会很大程度上缓解问题。
2. 容易过度唤起
唤起本身就是神经的兴奋度,我们在处理较难的任务的时候,就需要神经高度唤起,集中精力调动全部的资源。但是如果过度唤起,前额叶就会失去思考能力,改由情绪脑来控制身体,交给恐惧,焦虑这些最为底层的情绪。过度换取可能是过去时代经验的负面刺激,比如做事情做错了,被大人批评,也可能是环境中有自己特别在意的某些方面。
唤醒度高的好处是,没那么容易感觉无聊,容易对事物感兴趣,比较专注。有一些活动能够帮助调整应对过度唤起。
- 找到他们擅长的领域
- 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大量练习
- 事先讨论,如果遇到了问题怎么办?
- 解释过度唤醒会对表现和感受的影响
- 找到那些不容易被压力影响的领域,比如说艺术,比如说照顾宠物或者种植物,比如说hiking
- 尽量在非竞争环境下去享受一件活动的本身
3. 深层情绪反应
由于HSC对外界信息进行了更完整和深入的处理,这些信息容易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他们还不会说话时就开始了。这有点像诗人秋天见到落叶就感到伤心,不过一朵菊花又会让他们开心起来。情绪反应应该大还是小,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更多的是受文化和社会角色影响,家长不用过多干预,孩子会从环境中学习到应对策略。只要正确面对、讨论情绪,关注孩子情绪变化,接纳孩子的情绪,积极回应,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4. 其他人的情绪
Hsc 很容易感知到别人的情绪,所以跟他们说不要管别人的看法是很难的。能够感知到,这件事情本身是中性的,一个被信任的良好沟通者和一个暴躁易怒的人,区别在于感知到别人情绪之后如何处理。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习如何处理别人的情绪。
一些解决方法:
要有察觉,你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你自己也得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是个良好倾听者。
告诉孩子他可以做什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开心
看看你自己是如何平衡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的
教给孩子,他有权利说不,或者忽略其他人的意见
注意不要跟孩子再讲太多你自己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为了促进孩子对于自己需求的感觉,只要有可能就让他自己做决定
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平衡所有人的需求
5. 在新的和有危险环境中特别谨慎
他们会非常小心,不会做被警告过的危险的事。但你又不希望他过于谨慎而错过一些新事物。第 8 章和第 9 章会讲这个做事情之前先停下的问题。这里有一些推荐的方法。
记住这种谨慎的好处,基本上你不用担心被车撞,受伤,或者是被人拐跑。
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的担心也许是合理的。儿童的世界尺度与成人不一样,你看到的小玩意儿对他们来说是庞然大物
指出熟悉的或者跟过去经验有关的部分。迁移经验,把不熟悉的环境变成熟悉的。
baby steps,小步快跑,持续进步,通过成功积累信心。不追求大幅度的改善
提供安全区,不行就回撤。不要吓唬孩子做不好就不要回来,安全感是勇敢探索的基础。
他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要精心挑选适合的项目和难度,多给正面回馈减少负面体验。
6. 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关注
HSC在人群中属于少数,少数就容易被注意,不同的文化当中,对于 hsc 的特性有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这也是养育 HSC困难的一部分
检查你自己对于这个特性的态度,内心深处是否仍然有不认同不接纳。
跟孩子讨论这种特性,看看他是否接纳自己这种特征,有什么担忧。
预先想好当你跟别人谈起这个特性的时候,应该怎么回复。尤其是当孩子有可能听到的时候
当孩子足够大能够理解文化和人类学的时候才讲解对于敏感这件事情的态度的起源和历史
隔绝对于高敏感不正确的观点。不管是过度表扬还是怜悯
养育快乐HSC的四个关键
1. 自尊
HSC容易把指正理解为对她自我价值的否定。对他们来说第一次就做对是非常重要的。要是批评太多,他们就会认为自己通常都是错的。他们对一点小错就会严厉地自我否定,所以很容易低自尊而外界影响通常是不利于HSC的。可以引导他们把对自己的评价适当往上调,因为HSC一般都是自我评价过低。但不要过高,不然一受挫折打击很大。一定不能让他们低估自己。
自我评价大了就很难改变,所以小时候处理好是至关重要的。想要更详细地理解自尊,可以学习伯克的《毕生发展心理学》
2. 减少羞耻感(Shame)
shame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shame与guilty是相似但不同的两种情绪。guilty是觉得事情做错了,本来可以做好。shame是认为整个人都不好。可能是因为HSC情感丰富,在上一条“自尊”里提到过,他们对一点小错就会进行严厉的自我否定。
有些文化里会强调shame,比如日本,以此激励别人,认为shame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避免做不希望做的事情。日本文化里耻是由别人判断,而美国文化里是由自己评价。HSC的机制跟日本很像,所以他们总是低自我评价,经常有HSC的人到日本旅游发现环境特别适合自己。关于shame 和guilty,刘未鹏专门写过一篇长微博,看这里。
。
shame太强的时候会非常容易愤怒。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清对事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学习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
3. 善用原则
最好的原则是内化的道德感,这种时候不需要大人提醒,孩子自己会意识到怎样做是不对的。这些原则需要从小培养,反复提醒。想要儿童记住这些价值观,需要适当的唤起水平,不过高也不过低。当唤起程度过高时,他们只会想要逃避这种情况和惩罚他们的人,而不会记住要教育他们的内容。
Hsc 对于过错非常敏感,不需要惩罚和训斥,仅仅是语调的变化就足够唤醒他们对于问题的注意了。实验证明,即使在没有惩罚措施的时候,HSC都更少做父母明令禁止的事情。不要升级惩罚,跟他们谈一谈就足够了。
尽量提前定好标准,最好是双方一起制定。注意标准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段。
当不得不用真正的原则去约束时:
1. 后果要简短,明了,和行为有关。
2. 前后一致,有持续性
3. 对大孩子,如果原则不能改变行为,探讨一下原因。
4. 以身作则。
4. 正确地和孩子沟通高敏感的问题
孩子早晚会注意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家长需要的是根据孩子的情况提供正确的支持。比如她把这个看成严重性格缺陷时应该最小化这事对生活的影响,避免她过度担忧。而当她认为自己不够好,但其实是过度唤起影响她思考的时候,应该强调这个问题的影响。
- 任何讨论都要考虑孩子的年龄。
- 明确她不是一个人,很多其他人也是这样。
- 解释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 特别。
- 当这个特性带来困难时,集中处理问题,而不是特性。
- 当一个事情 需要她全力以赴时,不要提起这个特性作为失败的原因。
- 冲突时不要把这个特性作为武器攻击孩子
- 如果你的孩子抱怨这个特性,提出一个这个特性是优势的例子。
- 给她一些她可能获得改变,但她认为自己做不到的挑战。
- 帮孩子找出HSC的成功例子。
整本书看完后,我的观点是最有价值的是认识到HSC是一种天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正确评价孩子的一些反应。孩子不是故意偷奸耍滑,而是同样的外部信息确实是放大了之后进入他们的大脑。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接受孩子的反应,积极回应,提供支持。至于具体的应对方法,不建议你看着上面列的或者去书里一条一条找。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同步在听陈忻老师的成长心理学课程,发现这些方法并不是专门针对HSC的孩子,而是普适的,其实就是发展心理学所强调的基本原则。人的性格非常多样,孩子的性格随着成长又是在动态变化,如果看到一个现象才去想办法应对,就对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系统地去学习发展心理学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万全之策。
陈忻老师的课在饭团,课程名字叫做”从心理解孩子“,这一期还在进行中,过段时间应该会进行下一期招生,可以关注陈老师微博@陈忻儿童心理。
20190819的补充:
这篇读书笔记意外地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注,看来不少家庭都有觉得孩子不好带的地方。我想再强调一次的是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醒家长,孩子的表现有其内在原因,并非是有目的地要挟或者故意作对。同样的表现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可能是HSC,也可能是正常敏感程度的孩子遇到过令他们非常恐惧的事物,或者成长过程中没有学到正确的表达方式等等。切忌对号入座贴标签。我前面也说过书中的应对方法几乎都是发展心理学所提倡的基本做法,只要正确掌握孩子的发展阶段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就算不知道他是HSC,也能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