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半个暑假即将过去,从忙碌了近一个月的夏令营中抽身而出,点开爱奇艺想找一部养肥了的剧重新刷起来,顺便“偷得浮生半日闲”。可惜找了半日,竟然还是只有《琅琊榜》有让我想要从头至尾彻彻底底认认真真地看上一遍的念头。(国产剧要加油啊。请看我一脸语重心长)
最初看《琅琊榜》是在一年之前,那时候每天实习结束就等着看屏幕里苏哥哥谈笑风生,看七万忠魂如何沉冤得雪,然后追微博当迷妹凑CP,整个人是一种近乎痴狂的状态。如今再看,却能够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剧中每一个人物的设定,之间的关系纠葛,案件的进展节奏,也想着,也许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
这样慢慢看来,却也从《琅琊榜》中看出一些当初没有着意品的段落来。
琅琊榜第26集时,萧景睿随妹妹宇文念离家远行,前去探访多年未曾见过而今已然重病的父亲,言豫津追上前来携手叙话的场景让我尤为印象深刻。那一幕拉长了镜头,梅长苏长身玉立站于亭内看着远方的他们,黎刚站于身侧,他对着既为仆从又是好友的黎刚感叹:
“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涯路远。”
然而萧景睿和言豫津这对好朋友见证了谢玉流放,太子倒台,誉王叛乱,旧案重见天日,靖王终得荣宠,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垒起来,虽然人的心境变了,二人的友情却并没有改变,倒是应了黎刚的话:好朋友就是好朋友。
《琅琊榜》的故事架构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甚是相似,所以翻看《世说新语》的时候,会发现许多人设都能够契合。普通人在那种朝代感叹着国破家亡,经历的却多是鸡毛蒜皮,再大些也就是争名逐利。至于像文中父子两代恩怨纠葛的真实情景,在普通人身上还是很少见的,毕竟当不了主角,不容易被算计致死。
然而《世说新语》里面能被记录下来的大多是当时贤能俊才,魏晋战火频仍,各为其主,年少至交,后为陌路,天涯路远的情况屡屡得见,有时候友谊破裂只在猝不及防的一瞬间,只需要一句话,和一段当事人都不知道的往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友情遂成往日烟云,一去不返。
王大将军执司马愍王,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当时不尽知也。虽憨王家亦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为馔。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盖以避祸耳。”无忌惊号,抽刃而出,胡之去已远。
——《世说新语》仇隙第三十三
这个故事简要如下:
王敦大将军起兵造反之后,司马丞举兵讨伐结果兵败,王敦便派遣堂兄弟王廙把司马丞装在车里杀害了。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连司马家的族人都不是很清楚,一时按下不提。
王廙的儿子王胡之与司马丞的儿子无忌年少相交,成为了好朋友。但有一天王胡之来无忌家中玩的时候,无忌的母亲流着泪告诉了无忌这段从前为了避祸按下多年不敢提起的血海深仇。无忌听完,泪流满面,嚎啕大哭,拔出刀冲出门,可王胡之已经走远了。
这段文字留下来几百年,记录的是十几年间的两代恩怨,我读完它只需要几分钟,然而背后是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家族的忍辱负重,一个少年和另一个少年的反目成仇。在那个重视门户的年代,没有权力的人便如同蝼蚁。在那段礼仪尚未完全崩毁的岁月里,依旧遵从着百善孝为先的准则,所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父债子偿也成了天经地义。
我不知道这简单的几行字中,无忌的母亲是忍受了怎样的痛苦才能将丧父之痛隐瞒多年不与人言,也不知道无忌从前一秒欢喜如孩提到后一秒泪流满面之间经受了怎样的心理斗争。我相信即便父债子偿是天经地义,手上未曾沾染鲜血的少年在需要与昔日好友成为仇敌之时,也一定经历过痛苦的心理斗争。
是心如刀绞?还是苦寒成冰?
而最残忍的地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无忌和王胡之并不是个例,而是范例。
上一辈的恩恩怨怨直接导致下一辈从此延续未完的世仇,细细想来,本不是局中人的他们何尝不是一出生就被判了刑,要被迫接受长辈们的一举一动的后果,纵是莫逆之交,也必须毁于一旦,这何尝不是世家大族繁华背后,倍感痛苦而不能示于人的刑罚。
看到这里,颇感《琅琊榜》的作者海宴妙笔生花,她塑造出了言豫津和萧景睿这一对多年好友,更让他们的友谊在朝堂党争之中仍保纯粹,不染纤尘,你有难,我必维护,我失意,你定相随,即便是在苏先生必须与靖王生死相隔的剧末,依然有这一对好友结伴前往征兵处报名的暖心桥段来延续这种对世间友谊的祝福。
比起那些被世仇国恨绑架的友谊,我们似乎更愿意看见这世间哪怕一点点的温暖,于是年少莫逆,即便天涯路远,也两不相忘,最好的便是能和你一直在一起,插科打诨、拆台嫌弃,同时也鼎力相助、悲欢同度,见证彼此人生的圆满,让那些悲剧从此远离。
这是我们对于友谊最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