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组血风录》[日]司马辽太郎
新选组,幕府末期浪人们组成的的亲幕组织,主要维持京都治安,打击反幕府人士。需要一个专门的团体出来维持一个局面,意味着这个局面已经行将奔溃,而这种挣扎也多半只是暂时。日本的战国很是混乱,混乱中才会诞生新的秩序。 新选组存在于1863-1869年,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大政奉还,废藩置县,公布新政体。一直到1877年西南战争结束,倒幕运动告终。日本终于完成了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身,走向强国之路也走向扩张之路,也从此拉开了和中国的差距。新选组只是这场时代洪流中的一片叶子。
日本武士似乎继承了中国“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观点,但在具体上又发展更细化。看中国的史书,战败自杀是常事,投降总落得千古骂名。在这点上日本武士道的观点与之很是相近,多了一种仪式感。
以及,看了《让子弹飞》,里面提到的“介错”,查了意思才明白,之前看的大河剧里城主之类的人自杀,后面站着那个拿长刀的人我一直以为只是装饰……呃,没文化真可怕。
♢《笃姬》[日]童门冬二
笃姬是德川幕府末期,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御台所。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内外交困,面临一个巨大转着的时期。笃姬作为幕府的代表,一面在德川家定去世后平复幕府内部关于继承人的明争暗斗,一面与维新派政府军斡旋。1867年大政奉还,1868年最终江户城无血开城,明治维新最大的阻碍消失。笃姬离开江户城后致力养育德川家后人,最后安静平稳的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笃姬原本是萨摩藩岛津家分家的女儿, 一场政治婚姻把她从萨摩一路推进江户。所谓的命运大概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但是她确实有着和同龄女子不一样的眼界,也许因为萨摩藩是日本最早接触外国的港口,早先的家中开化教育所致。女子都应该是隐忍的,但是这种隐忍不该是一种庸庸碌碌,而是一种锋芒的内敛。当责任不可避免之时,可以一肩扛起。
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排除干扰做出在很久以后还被认为是正确的决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关系于一个人的眼界。对比清末的慈禧太后,也是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女子。感觉两者有些许相似之处:都是有家世支撑的贵族女子,都是实际统治者的正妻,都在年轻守寡,几乎把控着最高的权利。她们的举动可以真正影响一个国家。笃姬在公武之争中选择支持明治维新,终结幕府离开江户;慈禧扼杀变法,继续维持满清摇摇欲坠的统治。时代的潮流不可逆,但是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人的举动,往往会把这股潮流引向另外一个地方。
所以说,女孩子要有知识,眼界要开阔,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