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FONAGY和前锋
心智化能力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自己具有心智化来调节我们对世界的体验。
1我们是具有心理深度的人
2对自己的体验做出反应时,不仅根据观察到的行为,还能根据潜在心理状态:欲望、信念、感受
3使行为能够为人所理解,并赋予其意义
4反思性功能与我们的领悟和共情的能力密切相联
反思性功能:孩子遭到父母的拒绝,会被他理解为: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抑郁,而不是敌意
不良依恋历史的父母:不安全型儿童
反思功能强的母亲:安全型儿童
降低代际遗传的可能性
依恋本身的目地,是为帮助我们生存而一直在进化
帮助个体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理解、解释和预测
心智化能力允许我们在多深的程度上探究自己的体验,尤其是那些由情绪掌控的体验。
心智化的情感:感觉自己的感受
反思这些感受所蕴含意义的能力
A心理等同:内在世界=外部现实
当我们遭受不好的对待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不好的
由于我们自己是不好的,预测我们将遭受到不好的对待
I就没有了
屈从
B假装: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是脱钩的
解离、否认,极度自恋性、自大感
想像中是真实的,而被忽略的则无关紧要
C心智化
内在 是分开的,
外部 又联系的
我们能反思自己的思考、幻想,如何影响真实发生的事件
又如何受真实事件的影响
达到内心的自由
成功的容纳:是指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痛苦、应对痛苦、识别孩子的意图的姿态
父母识别出孩子是一个拥有自己心智的独立人
有潜能去解读父母和自己的心理——安全型依恋最重要的原因
镜映:对婴儿内在状态产生共鸣、予以反思并为其表达
孩子发现:自己做为心理状态而存在的情绪,
可以被辨认,可以与他人分享,这个发现为情感调节、冲动控制铺垫基础。
妈妈把自己的感受放一边
同时 ,也维持个体性 变成孩子需要的那个人 孩子会走向分离
当父母长期不能容纳孩子的痛苦情感,孩子就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反映出他们内化了父母对
那些情感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
冷漠型母亲 回避型的婴儿,应对自己的痛苦,会回避或压抑它们
边缘性病理的起因:
当父母的情感镜映没有做出标识时,会导致孩子感觉被自己的不断蔓延的痛苦所击溃——因
为他的痛苦引起父母产生同样的情绪
自恋性病理:想象的自大感成为空虚自我的一剂止痛药物
内在空虚、虚假自我:让儿童内化的,不是他自己的情绪自我,而是父母的情绪自我
超越容纳:P68
始于容纳与调节,而通往反思的领域是以游戏作为媒介。
当儿童完全沉浸在游戏中,想象的世界和现实似乎完全被分开了。
如果游戏被人观看,这两个世界就可以重叠起来。
一个点评、一个眼神或一个解释,内在体验与外部现实之间就连接上了。
这两者就有了联系,而不是等同或解离。
心理的、情绪的、反思的自我,首先被别人认识和理解了,自己才能发现和创造它。
从依恋到互为主体性
先天的互为主体性:镜像神经元
原始的互为主体性
婴儿发现我们从其他人脸上看到的以及他们在自己脸上感觉到的,二者之间有呼应,并且
保持着对这种呼应的心理表怔。
通过模仿和对这种呼应的知觉,婴儿从他人身上发现了自己的模样
互相调节的沟通:每一方都能即时镜映对方的动机和目的。发生了即刻交互感应的联系。
非言语的雏形对话。
婴儿转向母亲,为的是寻找他们自己——同时是为了发现他人和世界。
视觉悬崖
如果妈妈微笑,孩子会大胆冒险
如果妈妈害怕,孩子会很难过并且退缩。
孩子探究他人的心智,从而构建自己的心智
分享注意焦点
分享意图
分享感受状态: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