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最早的漂泊,是从中学开始的。
在县城读书,离家六七十里地,寄宿制,一月回家一次,历时六年。总是很羡慕在镇上读书的孩子,父母会经常去看他们,带各种好吃的,会在放假时候接出笼的小鸟回家。当然,我身边也有。总在这种时候,默默地羡慕,要是哪天谁来看我就好了,我想。在同学们各种艳羡的眼光里,缓缓走向爱我的人,那该是有多幸福呢!遗憾的事,几乎没有。在西郊的中学,我安静地看书,安静地学习,安静地想念北郊的家,安静地度过我懵懂的青葱岁月。
漂泊,是为了念好书。
高考失常发挥,促成了我的第二次漂泊。
小时候,父母对我是引以为傲的,因为成绩好。戴着这顶光环很多年,自觉自尊心比较强,复读我是拒绝的。逃避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家在北方,我选了省外东部的一所大学,说远也不是很远,说近却也不近。寒暑假回家,基本火车票抢不到,我会提前一周预定汽车票,七八个小时的车程,总觉得坐车很辛苦,省内的同学用不了一两个小时就到家了。不羡慕是骗人的。但是,出来走走才能看到不同风景,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故事。再说,已经回不去了,所以并不觉得遗憾。
漂泊,是为了自以为是的自由。
第三次漂泊,是毕业打电话跟我妈说,打算北漂。
然后就在偌大的紫禁城工作生活了一年,它繁华、风光、拥挤、快节奏。很多怀揣着梦想的人,蜂拥而至。有的人成功了,光鲜亮丽地穿梭于繁忙的街头,有的人失败了,席卷着包裹把自己也快递到家。但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平平凡凡地重复着每日的工作,个中辛苦,唯深尝且懂得。在西单听那些流浪的人唱歌,总让人觉得独在异乡,心里是惶惶地堵,好像,人生不过百年,却早已不甚沧桑。家还在,却是很难回去了。成年以后,作祟的自尊心总是逼迫我们,似乎要有所作为,才能有一丝颜面回家。
漂泊,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而今,我躺在异国合租的屋子里。
这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地处热带,常常令我又困又热。再也不觉得过夏天是一件浪漫美好的事了,新鲜感被一成不变的椰子树掩盖了。二十多个月的高温天气,仿佛在国内过了七八年的夏天一样。透过它,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它打开了我的眼睛。政治、经济、文化、习俗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我。通过它,我也去邻国实现了一些简单的心愿。这里天空总是很蓝很蓝,云朵大朵大朵地厚,大雨随心情说下就下。是啊,它干净,它便利,它法制健全。然而,我却开始想念小城的天空,夜满星辰;想年飘雪的日子,和友人肆意踏雪;想念美好的春、颇具凉意的秋。想念躺在家里的那副大床,妈妈喊我吃饭。。。。。。
漂泊,是为了成全更好的我。
这样的我是平凡的,但每个漂泊的人的生活都是不平凡却又不凡的。
我们都有选择更安逸的机会和权利,甚至简单的幸福,譬如,在恋人身旁,在父母身旁,在友人身旁。但是,不论心有不甘,或心有所属,我们选择漂泊,午夜梦回,会想家,会想他/她,我们也是想谋求更安稳的幸福,或者是简单的多出某种境遇,为内心修行,不论为此为何,收获抑或失去什么,都在曲折而又平凡的世界前行着又前行着,猛虎嗅蔷薇,我们只是偶尔孤独的异乡人。
这大抵就是漂泊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