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1月30日,本人在福建宁德太姥山景区内的国兴寺遗址,跟随福建博物院的高健斌老师进行考古发掘。
在前往太姥山之前,2015年11月18日下午就乘坐飞机来到福州,计划在正式参加考古发掘之前,先在福州玩上一天!
18日晚上,从长乐机场乘坐大巴车来到福州火车站附近。在这里安顿好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在福州大街小巷闲转。清晨就玩转于山、乌山和三坊七巷,中午步行穿过西湖公园,来到福建博物院。参观结束后,在博物院西门外乘车,来到东南方向的福州市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与福州市博物馆,无论是建筑外形,还是基本陈列的内容,大体上都很相似。甚至很多遗址内出土的文物,都被分别摆放在这两座不同的博物馆内!
一、福建博物院
博物馆坐落于西湖公园,主体建筑是数个具有福建文化特色元素的集合:富有福建民居特色的几字形屋顶,体现“闽”字内涵的图腾柱,汇集著名文物精华的浮雕墙体等。
1、福建古代文明之光
闽山苍苍,闽海茫茫,福建的历史从幽黯蒙昧的山洞中走来,跨越闽越人驾舟荡歌的古朴岁月,融合了中原移民的智慧与勤劳。
步入宋元时期的百业兴旺,万商云集,成为人文蔚起的“海滨邹鲁”。明清时期,郑和、郑成功等海上英雄又纷纷在这里了书写历史的辉煌。
本陈列完整地展示了福建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脉络,令人从中感悟到历史深处的文明之光。
2、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为了迎接2015年10月在福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福建博物院联合全国多家博物馆,精心挑选一大批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文物,在此进行集中展示。
在展厅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本届青年运动会的火炬。
3、绿叶对根的情义——华侨华人奉献展
此展览共陈列出112件来自福建省各地博物馆的珍贵华侨文物,包括海外华侨的结婚证、出版的期刊、书籍、抗战时期捐献财物支援抗战的统计表及海外华侨生活、工作的日常用品等。
一件件泛黄的展品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怀着乡愁远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奉献祖国、造福桑梓的历史痕迹。
除此之外,博物院内还有福建传统工艺精品陈列和福建戏曲大观等展览。可是本人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也就没有细看。据说,此处还有自然馆的基本陈列,但没有对外开放。
二、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原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于山大士殿内,新馆位于晋安区文博路8号。
福州市博物馆的外形与福建博物院的风格极其相似,也具有浓厚的福州地方特色:正面屋顶上的弓形屋檐,脱胎于福州民居的马鞍墙,用现代的建筑符号表现,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1、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他有着近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的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2、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
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
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晋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308年(永嘉二年),“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福州一带。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清代中前期,福州成为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
寿山石是福州市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包括大量明清时期福州著名艺人雕刻的精美石章和山子。
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