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七三】
余自幼闻“月华”之说,终未见也。同年王大司农秋瑞,梦月华而生,故小字华官。后见平湖陆陆堂先生云:“康熙辛酉八月十四夜,曾见月当正午,轮之西南角,忽吐白光一道。已而红黄绀碧,约有二十余条,下垂至地。良久结轮三匝,见月不见天矣。”先生赋云: “今宵才见月华圆,织女张机也失妍。五色流苏齐着地,三重轮廓欲弥天。”先生名奎勋,掌教桂林,作《礼经解义》,请序于金中丞。中丞命余代作,先生夸不已。中丞以实告之。先生曰:“此古文老手,不似少年人所作也。”记先生有句云:“檐低丝网蛛常断,沼浅莲房子半空。”
先生祖名葇,字义山。当国初鼎革时,马将军兵破平湖,掠其父,将杀之。葇才九岁,伏草中,跳出,抱将军膝求代。将军爱其貌韶秀,取手扇示之曰:“儿能读扇上诗,即赦汝父。”葇朗诵曰:“收兵四解降王缚,教子三登上将台。’此宋人赠曹武惠王诗也。将军不杀人,即今之武惠王矣。”将军大喜,抱怀中,辟咡曰;“汝能随我去,为我子乎?”曰:“将军赦吾父,即吾父也。”遂哭别其父而行。将军为之泪下。已而将军身故,葇得脱归。康熙己未,举鸿博,入词林。圣祖爱其才,一日七迁,从编修、赞善、庶子,授内阁学士。才一年,先生引疾归。又十年,卒。自题华表云:“一日七迁千古少;周年致政寸心安。”有病不治,吟曰:“无药能延炎帝寿,有人曾哭老聃来。”
月华,是月光通过透明的薄云中大小均匀的冰晶或水滴衍射而成的,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在月亮的周围有一圈内部蓝绿色,外部红棕色的彩色光环。如果外边一圈只是白色的就是月晕。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天空中如有低云,云层不均匀不透光,则不易形成月华。
王际华,(1717年—1776年),字秋瑞,一字秋水,号白斋,浙江钱塘人,清朝官吏。乾隆十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十三年,大考翰詹,擢侍读学士、上书房行走。以侍读督广韶学政,旋以忧归。历工部、刑部、兵部、户部、吏部等。三十四年,迁礼部尚书。三十八年,加太子少傅,调户部尚书。四十一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陆陆堂,即陆奎勋(1663—1738),字聚缑,号坡星,又号陆堂,浙江平湖人。康熙五十九年乡试中举;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撰拟制诏多称旨。早年喜读医、卜、术算、兵书,工文字,能诗。不久,以病乞休离京回乡,开馆讲学,秀水朱彝尊题名“陆堂”,被尊为陆堂先生。著作有《陆堂易学》10卷、《今文尚书说》3卷、《陆堂诗学》12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康熙辛酉,指康熙二十年,1681年。
绀碧,音gàn bì,意思是深蓝色,介于琉璃青色与普鲁士蓝之间的一种颜色,多用来描写大海。亦是宝石的一种。
金中丞,即金鉷,时任广西巡抚。袁枚参加博学鸿词科的举荐人。
陆葇(róu),(1630年—1699年),原名世枋,字次友、义山,号雅坪,平湖人。康熙六年(1667),陆葇成进士,管理内秘书院典籍。康熙十八年开博学鸿词科,应试中选,授翰林院编修,充《明史》纂修官。旋升詹事府赞善,历主福建乡试、顺天乡试。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御试翰林院、詹事府诸官89人,亲拔为第一。随后一年内升迁七次,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一年后告归故里。三十八年卒,葬于县城南郊。著有《雅坪诗文稿》等。
康熙己未,指康熙十八年 公元1679年。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为东路军主将。他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于岐沟关之战大败,致使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曹彬复任枢密使。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武惠”。因其孙女为宋仁宗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故累赠为太师、尚书令、鲁王。
辟咡,音pì èr,释义:1、谓交谈时侧着头,不使口气触及对方,以示尊敬。《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郑玄注:“辟咡诏之,谓倾头与语,口旁曰咡。”《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孔颖达疏:“尊者有事问己,己则辟口而对,不使口气及尊者。”2、指耳语。3、谓尊长者恳切教诲。清·魏源《<曾子章句>序》:“惟为己为人义利际,谆谆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见其心焉。”4、指尊长者。
【闲言碎语】
所谓月华,实际上就是月光通过透明的薄云中大小均匀的冰晶或水滴衍射而成的,在月亮周围的一圈内部蓝绿色,外部红棕色的彩色光环。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八月令》对月华的记载比较详细:“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说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现代科技的好处就是有影像资料,可以一目了然。我看了月华的照片,实在是看见过许多次了。我估计很多人也都见过。袁枚之所以说他未见过,是因为他看到的是月华资料都是文字记载,而这些文字记载都比较夸张,与真实的月华现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即便是看到了,也不一定知道那就是月华。
行文至此,顺便给大家剧透一个秘密,就是极光。我们在影像资料中看到的极光都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觉得太神奇了。我也是被这些资料吸引着专门去北极圈去看极光的。不远万里,换乘几个航班,飞到北极圈里。夜里十点,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到远离城市的山里去追寻。头夜未见,次夜再来。而当你真正目睹到的极光,却是一片发光的白雾,或者是游动的雾带,没有一点颜色,就是白蒙蒙的。这时,你可能觉得没有见到极光而大失所望,然而,神奇的地方或许就在这里,只要你拍摄照片或者视频,其呈现出来的就是各种颜色的光带在夜空中飞舞飘荡,与旅行社播放的极光风光片一模一样。从这个例子,我们也能够猜想到,袁枚可能是见到了月华而不知道那就是月华。
本条诗话还记载了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陆葇少年时诵诗救父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记录在《清史稿》中。袁枚在诗话里说陆葇因为在康熙三十三年的御试中名列第一,一日七迁。而史书记载为“一岁七迁”,官至内阁学士兼户部侍郎。我觉得,“一岁七迁”的记载是正确的。因为清政府是正规朝廷,官员升迁也有一套程序,倘若“一日七迁”,恐怕连任免文书都来不及制作。另外,诗话里说陆葇是陆奎勋的先祖,这个说法不太准确。陆奎勋是陆葇的哥哥陆世楷的儿子,陆世楷官至南雄知府,但早早离世,留下了幼子陆奎勋。是陆葇将陆奎勋抚养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