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天跟一位远洋的朋友通了一通电话,就是平时自己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已经持续在该岗位工作了四五年,开始产生厌倦感,同时在这一两年加入个人成长的组织并且开始有自己专注和擅长的兴趣,恰好一个机会甚至得到了相关的曝光,现在就疑虑,要不要把自己的内容做成付费内容。
但是如果做成付费内容呢,又怕慢慢远离自己的初心。如果这样持续的话,毕竟还是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又怕难以持续。
2
就如我之前所写的《保护好自己的内在动机是一生最好的资产》,保护好内在动机这件事情充满了陷阱,当你做得好并被社会所认可的时候,总会有人带着名和利来找你。一旦习惯了这些名和利,他们就会慢慢替代原来之前内心那种单纯的冲动和喜欢,慢慢转移成外在动机。而依赖外在又是不稳定的,可能会让你变得反复无常,也可能让你变得越来越麻木,最后或许就会极度讨厌这件事情。
同时,其实「付费」本身并不一定会冲突,始终保持好这件事情本身,也就是不忘初心。
就像村上春树一样,自从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并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之后就引来了越来越多人来找他写作。有的是无论村上春树在全世界哪里旅游都可以免费只需要回来把稿子写出来都可以,有的是只要按时写稿就可以提前付出多少稿费。但他始终没有答应其中一个,不接受任何的预约。他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写,先是花费大半年的时间把小说的初稿写出来,然后休息一两周再花费三四周修改,接着继续休息一两周在花费三四周做第二次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才拿去出版社出版。
3
相比「付费」而言的就是就是「免费」。
我想,免费分享这件事情给我设了很大的坑,让我看不到真正的反馈。最起码在前面那些年就是这样,初初在广州的时候因为写了一些时间管理的博文而崭露头角,渐渐就在广州被邀请做了很多场时间管理的分享。
当时也不吝于谈钱,觉得谈钱呢就是伤感情,又觉得是太过于商业化,并不喜欢这样子。恰是如此,很多时候的分享其实就是分摊场地一杯咖啡的钱,自己也没有一分钱进入口袋。
- 或许大家都觉得你是「免费」的,出来分享已经是不容易,不可能继续再挑你的毛病,因此我收到的反馈都是好的反馈。
- 或许每次的观众很多都是小白,就是过来看看,反正不喜欢就离开,既然是免费公益的分享对你也没有太大期望,也不能怎么挑刺,最后我收到的反馈都是好的反馈。
然后自己就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很厉害那样。
而「付费」恰恰是一个门槛,哪怕是一块钱,别人真正付费了就开始对你的内容有所挑剔,而这时候你的「产品」才真正开始被这个市场所检验。如果你的「产品」确实是有价值的,那么会口碑传播越来越好;如果价值不足,则需要通过自身不断迭代调整以适应市场,否则就不能继续在这个市场存活下去。
4
「免费」或者「付费」在短期内可能还真不重要,而关键在于「价值」以及持续提高「价值」。
至于如果没有回报就可能做不好这件事情的话,就如兰迪·波许教授在《最后一课》里曾说阻碍你前进的墙,并不是真正想阻碍你前进,而是用于阻挡不是真正渴望达到的人,是给予你机会展示你有多渴望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