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 老师对《陌上桑》中的罗敷心态剖析富有启发意义
何晶晶 李士金 林新儿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引文错误考证”[2]表明,刊物的级别与论文水平未必成正比。同理,获得大奖的图书和论文亦未必质量过关。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一章 上古神话”云:“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人生际遇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通过各种神奇的想象,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在远离了蒙昧的岁月之后,神话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3]本章的题目为“上古神话”,上文泛论神话,结论是:“在远离了蒙昧的岁月之后,神话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按照袁编的这种说法,神话在未远离蒙昧的岁月时“具有文学魅力”,在“在远离了蒙昧的岁月之后,神话仍然具有文学魅力”。这句话的意思含混不清,神话本是远古人民集体口头创作,通过口耳相传下来,史前神话很少完整地保存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是文字产生后所记录的神话传说,至于蒙昧岁月时的“神话”原貌究竟如何?文学魅力如何?谁也说不清楚,袁编凭什么加以比较的呢?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论述神话很具体实在,可参考 。[4]
老师对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罗敷心态剖析富有启发意义
本学期在李士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在一起学习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程。在所要掌握的篇目众多,而我们的课时又较少的情况下,李士金老师决定:他指定篇目让我们自己准备课件上台进行讲述。一开始,我对自己上台讲课是比较抗拒的,尤其来这个学校第一次上台讲课,心里面难免有一点紧张、难为情。但反过来想想,上台讲课确确实实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就当是积累积累经验了。我第一次上台讲课的篇目是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在此之前,我并未阅读过这篇文章,也并不了解汉乐府民歌,因此在准备课件时,一开始有点无从下手。但后来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网上的、书上的,只要与之有关的我都阅读了一遍。于是,在接下来的课件内容制作、讲解内容上的准备也就渐渐得心应手了。整个准备大概有两个星期,写好的稿子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背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讲的还算不错,但凡事又怎会都完美?有缺陷,有指点,才能有提高!我对于《陌上桑》中罗敷的看法:她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化身。使君则是强取豪夺、利用官位去欺压妇女的形象。对此,李士金老师说:使君他只是邀她一起坐车,就算强取豪夺吗?还有你可以想一想罗敷的夫婿“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而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喜蚕桑,这二者身份地位、年龄相差如此之大,意味着什么?老师对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罗敷心态的详细剖析尤其富有启发意义。这中间显而易见对罗敷存在着一种批判。听完后,我知道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凡事得要有自己的观点,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讲课不能照本宣科,对于好的观点要会利用,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总而言之,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仅仅是台上5分钟的展示,但之前的准备包括课上老师的指点都让我收获到很多东西。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多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话或旁白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自我阅读、自我学习所获得的。正如李士金老师在他上的第一节课中曾说过“我们要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在名著的海洋中游泳”。此后,我的第二次讲课李清照《声声慢》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讲的很好!”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确实在第二次讲课中有了很大的进步,观点更加明确、独到、主题不再那么浅显,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再精细雕琢。对此,这其中我就不细细展开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从李士金老师的课中,我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从文人的作品中,他们鲜活的形象中,我懂得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历史成就都不是偶然的,时代、政治、战争等等都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活在当下 。老师说:“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的素质越好,心地越善良,阅历越多,享受越多,都是不能用荣华富贵来衡量的。”我要多读书、多体验、多感受,挖掘潜在能力,去获得自身经验。(0113150010何晶晶)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的深刻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我深刻发现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堂是最自由的课堂,也是最有效的课堂。比起传统的单向的教学模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李士金老师选择让同学们自己来讲课。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在学习上督促了同学们自主学习。在准备一次完美的讲课之前,我们需要大量收集讲课内容相关信息以及有用的知识点,然后筛选自己想要讲的重点,将自己了解到的挑拣出最精华的讲给同学们听。这样的主动探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记忆会更加深刻。其次,准备课件方面锻炼了我们电脑操作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堂表现,班级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以后做老师,这样提前锻炼到同学们的讲课能力。课堂中同学讲课的时候,李老师都会很认真地点评,哪里错了哪里很有价值都及时给予反馈。以防止同学们接收到错误的信息。比如有位同学对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分析错误,老师立刻纠正。老师的导向意识很强啊!老师的高度参与给听课的同学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李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而且是多方位的锻炼。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谈,我讲课的内容是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前对曹操的了解只局限于三国,课件准备的时候几乎了解了东汉历史,然后挑挑拣拣才最终定了讲课材料。做完PPT又开始排练讲课,把讲课时间压缩再压缩,一遍一遍在脑海里演练,直到最后上讲台把所有的流程做完。现在回顾一遍,讲课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准备的全过程,带来的锻炼才是老师这种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其中李老师的高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讲的不好的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无形中给每个同学压力,让大家都尽力做到最好。 短短32课时的时间大家只够来得及准备一两次,倘若能有充裕的时间,相信同学们获益更多。(0113150019林新儿 )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探究。曹雪芹有着为世经用的渊博才能,这是《红楼梦》创作成功的要素之一。文学作品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文学作品也就必须象社会生活本身那样的复杂、那样的丰富多彩。谁都知道,在人世中,千百样的人就有千百样各自不同的本领和技能。而文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学。因为文学反映的主要对象就是人。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的典型也主要地指那人物的典型形象。因此,文学的创作者要把生活写得栩栩如生,要把人物形象描写的十分生动而逼真,他自己就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才能。人们曾惊叹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以至于只有法学家才能深切体会到,他有关法律的描写是多么的真实和深刻!只有医学家才理解他有关医术的描述是何等的深通医理。我们也同样惊叹地看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表现出了何等渊博的学识和才能。林黛玉、薛宝钗等聪明灵秀的姑娘会作诗,难道雪芹先生不会作诗便能写得好她们吗?贾雨村所表现的对社会的见解和才智,倘创作者不具备,是不能写得出那真实的形象的。和尚道士的那一套理论、生活方式,雪芹也深知底理,他能写得出象“好了歌”那样的诗不是偶然的。雪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具有这博学的才能,又是遵照严格的现实主义的描写,充分动用他的广博学识为艺术的描写服务,绝不故意卖弄学问,炫耀自我,象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表现的那样。[5]
本期编辑:韩雪
[1]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高级别刊物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文错误考证研究》,《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13 (Z1)
[3]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36页。
[4]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8-29页。
[5]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