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上一篇,继续来看贾雨村的仕途。
贾雨村接受了甄士隐的赠银,第二日五更便出发了,到了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一考便中了进士,选入外班,升了如州府的知府。贾雨村在科举求取功名的路上可以说算是首战告捷了。
贾雨村在考取功名之后有没有想着报答甄士隐的知遇之恩呢?
他在街上恰好遇到了甄家丫鬟姣杏,以为甄士隐移居到此地,叫封肃来问过话之后才知道甄士隐已经出家了,英莲也丢了。他说:"不妨,我自使差役务必探访回来。"还赠送了封肃二两银子回家。可以说,此时贾雨村还是有报恩的打算的,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把英莲找回来。他要讨姣杏做二房,派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给了封肃百金,外谢甄家娘子许多东西,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的下落。这时甄士隐已出家了,贾雨村尽他所能让甄家娘子过得更好一些,起码不必靠做针线度日了。单从钱财的数目上,贾雨村好像已经报了甄士隐的恩。但是甄士隐给予贾雨村的不仅仅是五十两银子,也不仅仅是雪中送炭,而是在他困顿之时的知遇之恩,这份恩情不单单是钱所能还清的。如果他能帮助甄家把英莲找回来,那真算是报了甄士隐当初的恩情。可是找英莲的事后来却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不是贾雨村不想找了,而是他被革职罢官了。他为什么被革职罢官呢?我们一起来看原文: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他一本,参他"性情狡猾,擅篡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不堪命"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短短一百多字,作者曹雪芹不仅交代了贾雨村被革职的原因,而且把当时官场的现状展示给我们看。
贾雨村初入官场就摔了个大跟头。起初他没有意识到官场的水有多深,情况有多复杂。他没有意识到做官与科举考试是完全不同的,科举考试时你可以在文章里尽展你的才学,但是官场上却不是这样,像贾雨村这样有些傲气和清高的人,才学不但不会成为他在官场上的加分项,反而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
才干优长前加一个"虽"字,让人觉得才干在官场中可能是最不值一提的事情。"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两个字用得实在是妙,春秋笔法写出官场的现状,道出当时无官不贪的实情。贾雨村也未能免俗,寒窗苦读十几年,又度过一段穷酸落魄的生活,如今做上了知府,未免会贪一些钱财,甚至搜刮百姓都有可能。但这并不是贾雨村被革职罢官的原因,因为大家都贪,你贪,我也贪,不贪反而可能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上司也不会以贾雨村贪酷为理由参他一本,那样可能反而给上司自己带来麻烦。
恃才侮上,这才是贾雨村招致革职罢官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说他仗着自己的才学,未免不把上司放在眼里,得罪了上司。上司很生气,而且同僚官员也都看贾雨村不顺眼。所以上司就找了个茬,在皇帝那里告了他一状,说他"性情狡猾,擅篡礼仪,且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不堪命"。这一系列罪状当中,可能只有"擅篡礼仪"是属实的,其他都可能有捏造夸大的成份。"擅篡礼仪"是指什么?我们都知道周公制定礼仪,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礼仪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等级,在官场上最重要做事要讲究等级,而贾雨村仗着自己的才学高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乱了做官的等级秩序。
那皇帝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有没有调查?没有,而是龙颜大怒,直接革了贾雨村的职。这等于说皇帝默认了上司所说的所有罪状。也等于说,在官场上,你如果得罪了上司,头上的乌纱帽也就难保了。即便是罪状并不属实,但你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贾雨村初入官场就受到了挫折,他初次做官,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就被革职罢官。究其原因是他没有处好与上层的关系,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教训。将来如果他还想再官场混,那就必须补上一堂必修课——讨好上层。
革职罢官之后,贾雨村是怎么做的呢?他虽然十分惭恨,却面上没有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可见贾雨村城府是极深的,这是在官场混必备的素质,后来贾雨村能在官场越混越好,并不是没来由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贾雨村抗挫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这和他早年经历穷苦落魄的生活密切相关。
交代过公事,将做官积的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当,自己却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这可以看出贾雨村还是一个洒脱文人,官做不成,可以游山玩水,寄情自然。也可以看出做官时他的确贪了一些钱财,起码家人仆人几年的生活不用愁,他游览天下胜迹的旅费也不必愁。但他贪污积攒下的钱财可能也不特别多,在资费不足的情况下他还要去给人家做私塾先生赚钱,毕竟他做官的时间不长。
革职之后,贾雨村除了游览胜迹之外,还曾给江南甄家、林如海家做过私塾先生。这段时期的贾雨村表现得有才华、有气节,但仍渴望功名。他在甄家做私塾老师时,因祖母溺爱,每因孙辱师责子,他便辞了馆出来,可见他身上依然有读书人的气节,不受其辱。在林家做时,林如海是极尊重贾雨村的,因此他在林家做的要久一些。
黛玉生病停学期间,贾雨村闲来无聊,便至城外游览风光,在一座庙宇前看到一幅破旧的对联: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幅对联就是贾雨村后来在官场中的真实写照,与第一回中甄士隐解读《好了歌》中的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相对应。
贾雨村在酒馆中与冷子兴高谈,遇到一个叫张如圭(如鬼)的同僚,告诉他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的消息,这让贾雨村喜出望外。可见贾雨村仍渴望功名和权力的,他渴望再回官场。
贾雨村能够再次做官,最关键的是林如海帮了他。他通过林如海攀上了贾家和王家这条硬关系。林如海和甄士隐一样,是放低姿态地帮助他。林如海这样说:
我正想着你启蒙教育小女的恩情还未报答,遇到这样的机会,我岂有不尽心图报的道理。你放心,我已写下荐书一封,托内兄贾政帮你协佐,所需的费用,我也在信中注明白了,你不用多虑。
以回报训蒙教育之恩为名,帮助贾雨村写推荐信,让受帮助的贾雨村不至于受之有愧。林如海不仅仅写推荐信,而且连走关系所需要的费用都替他准备好了,可见真是好事做到底了。贾雨村是如何反应呢?
一面打恭,谢不释口。
与之前甄士隐帮他时"不过略谢一语"绝然不同了,可见贾雨村在社会上混几年之后,身上的傲气收敛了许多。
贾政看了妹丈的书信,又见贾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贾政最喜欢读书人,又有妹夫至意,因此优待雨村,竭力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侯缺,不到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补了此缺,拜辞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重新上任之后的贾雨村又表现如何呢?可以说他收敛了之前的傲气与莽撞,但是对官场的套路他依然是生疏的,甚至还不如门子老道。门子算是贾雨村的旧相识,当年在葫芦庙做小沙弥,后来葫芦庙被烧,他也就还俗,做了门子。他虽然地位低,但是工作时间长啊,在官场这么多年,官场的套路看也看明白了。贾雨村上任的第一件案子便是冯渊的人命案,拐子把英莲同时卖与冯渊、薛蟠两个人,为了争这个女子,薛蟠竟然把冯渊打死了。冯家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为什么?并不是因为案情复杂,而是当事人背景太大,没人敢判这个案子。
那贾雨村又会如何判案呢?他曾答应甄家娘子要帮助寻找英莲的下落,如今知道英莲下落了,他会将英莲救出以报答甄士隐当年的知遇之恩吗?我们下一篇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