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俄罗斯这个国家,我脑海中的印象是这样的:战斗民族、伏特加和棕熊。离俄罗斯最近的一次也只是某次旅游时在中俄界河上坐船走了一遭,即使是在那时我也没有想过,自己某一天会以志愿者的身份踏上对面的那片土地。
申请项目时在AIESECer的推荐下,莫斯科的项目成为了我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讲真,虽然经常在各大媒体中听到中国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对他们的普京大大也是充满了崇敬,但要作为出国做志愿者附带旅游的首选,嗯,俄罗斯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毕竟在那时自命不凡觉得自己是要去非洲做志愿者的女子。但就是阴差阳错的,我来到了俄罗斯。
初来乍到,甚是新鲜,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少少的不习惯。莫斯科很晒,晴天的晒得你真不开眼,对,没人打伞,毕竟晴天打伞是中国人的专利;莫斯科很凉,凉到带的夏装几乎没有派上用场,刮风下雨的时候甚至还要穿上毛衣;莫斯科地铁很吵,大概比火车路过时候的声音小一点;莫斯科的食物很难吃,这大概是所有中国人出国后都会发出的感叹。但让世界各地的人都不能接受的一点是,俄罗斯英语普及率太低,莫斯科作为首都英语普及度还没隔壁圣彼得堡高。但是啊,你会发现,在那些为数不多晴朗温暖的日子里,对生活保持高度热情的俄罗斯人会带着啤酒上公园晒日光浴;莫斯科地铁的声音虽然刺耳,但它的地铁站却是举世闻名的地下艺术长廊;他们不会说英语,但当你有需要时,他们总是操着一口俄语跟你细细讲解,哪怕你一个字都没听懂。
最有意思的当然还是俄罗斯人。我们跟host在家一起聊天时,19岁的host一本正经地跟我们科普“美国人永远带着微笑,但也许他会在背地里说你坏话。也许你会发现我们俄罗斯人很少笑,但如果我们对你笑了,那说明,我们是真的喜欢你”。host很好玩,经常带着一帮朋友到我们住的公寓里开party,每周五我从项目地回到公寓时总是能见到他不同的朋友。小趴则已,但每逢大趴,必有伏特加。host还尝试跟我们澄清:“俄罗斯人真的不是喜欢喝伏特加”,我们一致表示:“对不起,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__^*)……”
讲讲项目吧。我的项目是去莫斯科的camp(夏令营一类的)做英语教学。我的camp很好,负责人叫John,22岁的大学生,英语很棒,帮我们在课堂上做翻译。camp里的孩子对外国人都很感兴趣,刚去的时候他们会很害羞的跟你打招呼,在你没记住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会很失落,就是那一个失落的小眼神让我特意花了一个下午去记他们的名字,哪怕John跟我说“没关系,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很正常”。慢慢的,孩子们跟你熟悉了之后就会带着你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用俄语和零星的英语单词向你讲解游戏规则,手把手教你他们奇特的手部游戏,在被妈妈接走时用中文跟你道别……孩子是我对这个camp最不舍的原因。还是想吐槽一下camp的食物,他们有一种俄语发音是“kasha”的食物,姑且叫它俄罗斯甜粥吧,每天内容都不一样但味道都是一样的,第一天吃的时候真的很不习惯但还是要装作若无其事的吃下去,过了一个星期也就习惯了,但据长期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也不是很喜欢吃……除此之外,他们也喝红茶绿茶,但一定会加糖,以至于有段时间我喝茶不加糖还不习惯了……我们对俄罗斯食物不满意,John对我们的食物也不满意,当我把我压箱底的宝贝“乌江榨菜”拿出一包跟他们分享他们说很恶心时,我很悲伤,这可是我的救命稻草呢……和我一起的另一个ep拿了一包铁观音,他们第一次尝试的时候觉得,嗯,很奇怪,但还蛮好喝的。自那之后没事儿就问我们“我能喝你们的茶吗?”O(∩_∩)O哈哈~
在莫斯科待了快两个月,慢慢的忘记了自己身份,以为自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个普通的市民。直到要离开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依然只是个有志愿者身份的游客,但这名游客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遍地都是洋葱顶教堂的城市,爱上了这个有点笨重,但却像老大哥一样的国家。
现在再跟我提到俄罗斯这个国家,我还是会想到:战斗民族、伏特加和棕熊,但还多了细腻、热情和浪漫。看看他们的套娃和俄罗斯彩蛋,你会讶异那一双双粗笨的手居然能制作如此精妙绝伦的饰物。他们冷漠,没事冲他们笑一下他们会觉得你是傻X,但熟了之后你会发现他们只将热情留给他们最亲近的人。来到他们的旧都圣彼得堡,你也会为叶卡捷琳娜金灿灿的少女心而痴迷不已。他们勇猛、豪放、能打(黑人问号.jpg),举世皆知,但俄罗斯这些表象下的另一面,你是否也曾了解?
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一定会再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