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却完全不记得书中讲了什么。一问三不知,挫败感极强,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看书了。
(一)为什么读书记不住?
1.人的记忆是符合遗忘曲线的。不管是记忆什么东西,最开始的时候记忆还算清晰,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遗忘绝大多部分。学习是一样,读书当然也是一样。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刚看完书,大脑的记忆是新鲜的,只需要六天的时间过去,当初辛苦读书的就只能记得四分之一了。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抵抗不住遗忘曲线的力量,看完一本书,读完一篇文章,遗忘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2.你读的书不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当你读完的书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点帮助的时候,我们很快就会把它忘在脑后。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中的「六六法则」,被我应用到看书的实践中到现在记忆清晰。
(二)怎么才能记住书中的内容
方法一: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它能够抵抗遗忘曲线,帮助我们梳理书本中的精华内容,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倒逼着我们更加专注于阅读,带着问题去思考,笔记写好了,书自然也读懂了。
斯科特·杨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中提到过「整体性学习」。不同于过去我们的机械性记忆,整体性学习通过建立知识关联,调动大脑的多个神经元整合信息。为什么整体性学习的作用更好?因为所有的知识都不是碎片化的,而是紧紧地抱团在一起。通过记录读书笔记,逐渐把这些知识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框架建立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记忆的自然也会更牢靠。
方法二:带着目的去读书
你阅读一本书的目的越明确越强烈,最终能应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的知识点越多,读书的欲望就欲强烈。从「被动」接收知识,变成「主动」思考知识如何化为己用。
方法三:进行输出
因为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的时候,想着要把它输出去,这就意味着在学习和输出的过程中,都要不断对这个知识进行思考,才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话表述出去。用“输出倒逼输入”主动性学习。
那么怎么进行输出呢?有两种方法:
1.写作分享
2.讲给别人听
在读书的时候,读书笔记、实践运用、进行输出三种方法配合使用,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记忆书中的内容,也就不会出现读完的书记不住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