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尾巴,回首前尘,数落着自己的得失,忽然想到前些时日,读韩老师《往事如烟:对乡野禁忌的一点关注》,念起了长辈们从小教导的一些“规矩”,例如:吃饭时,饭碗要是捧不牢,不然以后谋生的“饭碗”也捧不牢;进家门不能叹气,不然家里会倒霉;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样才是乖宝宝;衣服不能挂别人头上,会触人霉头;坐着站着都不能抖脚,不然家里会被抖穷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小时候对这些颇不以为然,总觉得繁碎的很,不就是吃个饭,挂个衣服么,还搞出这么多名堂来,大人们真会没事找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也对这些“规矩”亲近起来了。吃饭么,是得捧着饭碗,且不论这个饭碗与以后谋生的“饭碗”是否有直接关系,光看这吃相: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手机,身子歪斜,一路吃着,一路汤汤水水,在桌上淋上一圈,这里掉筷菜,那里掉粒米,委实不雅,莫怪老人们把这种吃相称为“狗进食”。且那脏了一桌的菜汤米粒,浪费不说,又有谁来收拾呢?进门叹气亦是,俗语说:“一叹穷三年,哭穷真变穷”。可以试想,为何叹气?因为失败,因为不顺。叹些什么?世道不公,命途不济,人心凉薄,但唯不叹自身不够努力,因而“叹”出来的是放弃、妥协和懊恼,所以人也没了激情,没了斗志,没了奋斗的动力,日渐消沉。人一旦消沉了,那倒霉之事自然也随之而来了。
这些规矩中,最反感的便数被父母逼着,给遇到的任何一个长辈问好。孩提的自己一向认为,问好那是熟人间特有问候,这些个素昧平生之人,问啥好,别扭尴尬得很呀!所以,小时候最怕回善琏老家,一回去必然见着一堆不认识的叔伯,得似小鸡啄米般问候过去,累得慌。后来干脆躲在屋子里不出来,哪怕被父母强迫着叫人,也含含糊糊,气得父母朝我直翻白眼。如今想来,真是太不懂事了。母亲经常责怪我:“不就是舌头上打个滚,叫声好吗?有多费事?让别人听了多舒心!”是啊,让别人舒心,多么紧要的道理。在社会上混了多年,才意识到长辈们要的不是那一句“叔叔/阿姨,您好!”而是一份“让别人舒心”的体谅心。一个会向陌生人问好的孩子,自然会体谅他人的处境;一个会向陌生人问好的孩子,自然会感恩他人的付出;一个会向陌生人问好的孩子,自然会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会向陌生人问好的孩子,自然有一颗善良而包容的心。想想,校园里那些不曾相识,却能清脆地喊一声“老师好”的孩子和曾经躲在屋子内,不肯出门打招呼的自己,羞也,愧也……
细数着这些“规矩”,年过而立的我才意识到,与其说长辈们教的是“规矩”,不如说教的是一份爱人、敬人、体谅人的善心和一份不懈不怠、不怨不尤、不岐不求的骨气。而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钱没有可以挣,屋没有可以造,技术不会可以学,只要孩子们记得这些规矩,就能拥有善心和骨气,未来总会越来越明亮的!
所以,2018年的第一天,感恩长辈们传承的“规矩”,也给自己许个期望,期望自己永远能牢记长辈们的“规矩”:吃饭时,务必记得捧牢饭碗;不叹气不抱怨,做好手头该做之事;胸纳百川,微笑待人;行事端正,多顾及他人,说舒心话,做舒心事……
祝福2018年,我们都能在“规矩”中,让别人舒心,让家人舒心,让朋友舒心,让自己也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