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时偶然看到朴树上海站演唱会的视频,深蓝色的舞台灯,台下万千粉丝手里拿着深蓝色的荧光棒,只有几束追光打在他的身上,他背着吉他,支支吾吾说着“这歌,这歌如果…”便在粉丝的欢呼声中害羞的连连后退了几步。
早在高晓松的《晓说2017·一张唱片的诞生》里,知道朴树不善言辞,安静而倔强,特别的低调。第一次打电话联系高晓松想卖歌,后来先见到的是朴树女朋友,说是因为害羞不敢见人,当时听到这里只觉得那时的朴树年轻也还未出名,见已经小有名气的高晓松会害羞而已,看到演唱会视频,没想到面对粉丝的热情,他竟也会害羞,不知所措。
在短暂的停顿后,鼓手敲着节拍,《生如夏花》的节奏旋即而来,暗沉的现场瞬间亮了起来,台下的粉丝跟着一起和欢呼,镜头切到了马伊琍,穿着随意,像是二十多岁的追星少女,在为偶像欢呼,不禁觉得有一丝感动。
脑海里全是高晓松说着那个纯粹的唱片时代,一把吉他,音乐就是全部。那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时代,民谣,摇滚,淳朴。有窦唯,许巍,老狼,宋柯,朴树,李健…多的数不过来的创作人,当然还有高晓松。
很喜欢那时候的音乐,不为押韵而押韵的歌词,自由洒脱的旋律,真正的喜欢音乐而创作。
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生如夏花》的开头就是一段费解的语言“西卧拉舅母,西卧拉舅母,哦哇拉伊爷,欸哇拉伊呀…”虽然不知道唱什么,但莫名好听有没有。后来据了解是为了好听,瞎编的,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心情,有评论一本正经的说这是彝语,法语,还有梵语的…emmm,其实是他写完曲,没有合适的中文能表达他写这歌心情而编的。
朴树写过很多好听的歌,可能他属于七零八零后的时代,那时的他像夏花般绚烂,而九零后的我也很喜欢。初中的时候哼着《那些花儿》到了高中,才真正知道朴树,才听懂朴树。
也真正懂得《且听风吟》里“昨天已经去的很远,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就好像是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想着从前的故事,不知不觉入了神,我是个记性很不好的人,梓君经常跟我提起那时一起上学的记忆,我总是一头雾水。但和朋友在一起,很多事情就会慢慢记起,还是要常联系呀。在《白桦林》里那句“等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不就是别后相聚么,而最为伤感的是《那些花儿》里“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这是高考后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朴树也出了新歌,一样很好听,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歌词。歌词就是他的内心表达呀。
“在生活中,他抽中南海,会捡掉在地上的烟,但不随便丢烟头;他不喜欢喝酒,更喜欢喝水和咖啡,喜欢吃什么,就会一连吃好几个月;他衣着随意,不挑牌子,但随便怎么穿,都能穿出一种独具风格的气质;他接受采访从不随意听从记者安排,想说什么就说,不想说,怎么问也不会说;他拍照从不轻易听摄影师摆弄,不换衣服,不摆造型,不假装笑,但每次封面出来,都很有型;他写歌总是发自内心,要么写,就写真实感觉,要么就不写。”这不是现在所谓的“人设”,这就是朴树。03年是他的巅峰,被称为“朴树年”,后来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据说是因为抑郁症,陷入了那无人知晓的岁月。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 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 我从远方赶来 恰巧你们也在
所以看到演唱会现场视频,他唱着“我在这里啊”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就好像是跟粉丝昭示着归来。
14年《后会无期》电影主题曲《平凡之路》,让更多人看到了朴树。电影很好,音乐更好。有多少人听到这首《平凡之路》落泪。
我曾经失落 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经历了夏花之绚烂,发现平凡是唯一答案。这真的是经历了太多种种得出的总结。我觉得这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是拥有那平凡的心境,行动和抱负不可平凡。“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努力的探索,到后面发觉平平淡淡也很好,有人说这是精致的失败主义,我倒觉得这是悟出的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是朴树心底的想法,而我们听到的作品所引起的共鸣。
世界复杂反复,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真的是一句很好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