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唐军间谍汇报说:“窦建德在等着唐军战马草料吃尽,牧马于黄河北岸时,袭击武牢。”
五月一日,秦王李世民北渡黄河,南临广武,观察敌人形势,故意留下马一千余匹,在黄河中一个小岛放牧,以引诱窦建德军,傍晚,李世民返回武牢。
五月二日,窦建德果然全军出动,自板渚逼近牛口,布下阵势,北到大河,西到汜水,南到鹊山,绵延二十里,鼓行而进。唐军诸将都恐惧,李世民率数名骑兵登上高丘眺望,对诸将说:“贼起于山东,还没遇见过真正的劲敌,如今穿越险境,而大声喧嚣,这是没有纪律,逼近我城墙列阵,这是有轻我心;我按甲不出,敌军勇气自然衰减,列阵时间久了,士卒饥饿,自己就会退去,到那时追而击之,战无不克。我与你们约定,等到中午,必定击破他们!”
窦建德轻视唐军,派三百骑兵涉过汜水,距唐营一里才停下。遣使对李世民说:“请选锐士数百前来交战。”李世民派王君廓率长槊兵二百出阵,与窦建德军交战,时进时退,两无胜负,各自引还。
王琬乘着隋炀帝的青毛马,铠甲武器都非常精美,远出阵前以炫耀。李世民说:“他所乘的真是良马!”尉迟敬德说,我去帮您取来!世民制止他说:“岂可以一马丧猛士?”尉迟敬德不听,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骑马直入其阵,生擒王琬,把他的马牵了回来,敌军无人敢挡。李世民派人去召回在黄河中小岛上放牧的马,等马到了,再出战。
窦建德军列阵,从清晨到中午,士卒饥倦,都原地坐下休息,又争抢饮水,徘徊不定,想要撤退。李世民命宇文士及率三百骑兵经过窦建德阵地西侧,驰马南上,告诫他说:“贼兵如果不动,你就回来,贼兵若动,就引兵向东攻击。”宇文士及到了阵前,敌阵果然动了,李世民说:“可以出击了!”当时放牧的马也带回来了,于是命令出战。李世民率轻骑先进,大军继后,东涉汜水,直扑敌阵。窦建德群臣正在上朝谒见,唐军骑兵突然杀到,朝臣一起奔向窦建德,窦建德召骑兵拒挡唐兵,骑兵们被朝臣们阻挡,无法通过,窦建德挥手,让朝臣们让开,进退之间,唐兵已经到了跟前,窦建德窘迫,向东坡撤退。唐将窦抗引兵攻击,稍有不利。李世民率骑兵冲击,所向披靡。淮阳王李道玄挺身陷阵,一直杀出其阵后,又转身杀入阵中回来,再入再出,飞箭射满他身上,如同刺猬,而勇气不衰,射人,都应弦而倒。李世民把自己的副马给他,让他跟在自己身边。于是诸军大战,尘埃涨天。李世民率史大柰、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卷起旗帜,杀入阵中,从阵后冲出去,张开唐军旗帜,窦建德将士回头看见,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
窦建德被长槊刺中,逃窜藏匿于牛口渚。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追逐,窦建德坠马,白士让持槊要刺,窦建德说:“不要杀我,我是夏王,能让你富贵。”杨武威下马将他生擒,让他其骑上后备副马,来见李世民。李世民责骂他说:“我自讨王世充,关你什么事,而来越境,犯我兵锋!”窦建德说:“我如果不自己送来,恐怕麻烦您远取。”窦建德将士都溃去,俘虏五万人,李世民即日将他们散遣,让他们各自回家。
封德彝入帐道贺,李世民笑道:“不用你的话,得有今日。智者千虑,也不免一失吗!”封德彝非常羞惭。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与左仆射齐善行率数百骑兵逃回洺州。
五月七日,王世充的偃师、巩县投降唐朝。
华杉曰:
李世民是《孙子兵法》大师。武牢关之战,关键在哪?
任何一个复杂的战局,都有其重心,要找到这个战略重心,解决了战略重心,其他问题自然不用解决,他自己就消失了。如果找不到重心,所有问题都想解决,最后就什么也解决不了。战略重心找到之后,就要找到决胜点——一个投入决定性力量的点;找到决胜点,就找到了关键动作;找到了关键动作,再确定时间节点,在那个时间动手,一战而定——平定决胜点→平定战略重心→平定全局。这样就能实现《孙子兵法》说的“知胜”——知道自己能够取胜。华与华作为咨询公司,每年三月三日、四日会举行两天的“知胜大会”,对公司所有客户项目审核年度方案,汇报的标题,就是战略重点、决胜点、关键动作、时间节点这四条。
李世民的战略重心在哪里呢?在窦建德。包围王世充,窦建德来援,只要打掉了窦建德,王世充自然就崩溃了。所以,在洛阳城下,李世民马上决定,你们围城,我亲自去解决窦建德。
决胜点在哪儿呢?在武牢关!以《孙子兵法》的理论来说,武牢关属于“争地”,什么叫争地?《孙子兵法说:》“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争地。谁先占了,就对谁有利。为什么呢,曹操说:“可以少胜众,弱击强。”只要占了这地势,少可以胜众,弱可以击强。所以对方占了争地,你不能去硬攻。李筌说:“此阨喉守险地,先居者胜,是为争地也。”
所以,武牢光就是决胜点,谁先占了武牢关,谁就能胜!李世民轻骑三千五百人,急行军占了武牢关。窦建德却没有这个思维,他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以为自己能以多击少,忘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占了武牢关之后,敌人十几万大军杀到,“诸将皆惧”,大家害怕呀!怎么办?这时候,要“治气”,赶紧打一个胜仗,把我们的士气治上来,把敌人的士气治下去。所以,李世民亲自带五百人去挑战,而且让秦叔宝等人埋伏,他自己带四个人去挑逗敌人。这是做什么呢?这是以自己为诱饵,所以上去就表明身份,让敌军赶紧来抓了他立功受奖取富贵。这个诱饵太大了,敌人忘了《孙子兵法》黑底白字四个大字:“饵兵勿食”,不假思索的就咬钩了。这样李世民就完成了第一次“治气”。
自己的军心稳了,自信了,开始熬敌人,这一熬,就熬了一个多月。当兵力悬殊的时候,拖的时间越长,兵少的一方士气越高涨;兵多的一方士气越沮丧。窦建德军就熬疲了,兵法上讲这种情况,叫“暴师日久,师老兵疲”。
但是,这并不等于你能赢他,赢他,必须得等他自己犯错误,敌人不失误,我们就赢不了。李世民说,兵法就是“多方以误”,想方设法误导敌人,想方设法引他犯错误。放出去一千匹马,就是起这个作用了。
窦建德出动了,而且是全军出动。这时候,就进入标准的“李世民套路”了,《孙子兵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窦军清晨列阵,这时是“朝气锐”,李世民按兵不动;到了中午“昼气惰”,站了一上午,还不打,窦军士兵都累了,烦了,开始坐在地上,累了,困了,渴了,开始抢水喝了,那年代又没有东鹏特饮,不能补充能量,李世民的“时间节点”就到了。
这时候,就进入“关键动作”——宇文士及——宇文士及三百轻骑向敌阵西端移动,看敌阵动不动,什么意思呢?《孙子兵法》:“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如果敌阵不动,证明他们的指挥系统非常有效,还完全控制着整个局面,如果西边动了,那是西边的敌军自己在骚动,没有有效指挥。这时候,就可以投入全部力量,一击取胜!
结果不出所料,窦建德居然在上朝!根本没有在战斗状态,他太骄傲轻敌了,而且他轻视的敌人,是战神李世民!窦建德崩溃了,他主动表明身份,保命被俘,又对李世民卑躬屈膝拍马屁,以为如此能活下来,但是他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他不是主动投降,而是在战场上被俘虏的,等待他的,只有斩首的命。
战略重心、决胜点、关键动作、时间节点,这四条,无论是是做什么工作,解决什么问题,都可以作为战略方法论。
武牢关之战,还有一个插曲,就是王琬被擒。王琬把战场当舞会了,在舞会里,你可以成为穿得最靓的仔,则女士们都冲你来;在战场上鲜衣怒马,就是鼓动所有敌军将士都冲你来了。王琬唯恐敌军看不见他的高端马,远远的跑到阵前来展览,李世民就看上了他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