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VB新剧《使徒行者2》热播,刚刚出行9天播放量已经高达4.6亿次。高居内地榜单前三。
自己从小其实不是很喜欢香港警匪片,但长大步入社会后,发现现实中很多困惑可以从影片与电视剧中学习,港匪片正好弥补了自己人性中缺少的一部分。就像心理学家霍伯曼讲到:电影与影视是普通工人的精神分析室。在影视剧中导演可以表现自己的想象用上帝视角塑造人物情节。这就像心理治疗室中,治疗师分析人物梦境的不自觉的模仿,发明电影与电视剧可能就是为了表达人类的无意识生活吧。
《使徒行者2》现在已经更新至20集,里面情节无外乎两个关键词卧底、忠义。港式警匪片从黑帮里有卧底,警队里有黑警。到现在《使徒行者2》中黑帮里都是卧底,警察都是黑警。
卧底是一个有关身份和记忆的角色。就像片中描述,卧底是孤独的。从心理学来看,所有卧底都是身份认同不清晰,因为卧底没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有弹性界限的自身,两个身份经常的切换会让他们分裂。
从乐少风不自觉带入成为ta Q的小弟可以看出乐少过分投入角色造成了自我的丧失。但为什么乐少风会如此的心甘情愿为ta Q卖命,这就要分析整个剧中第二个关键词:忠义。
黑帮警匪片集中体现了以下传统美德,从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第一、尊重师长(大哥)
第二、对爱情忠贞,对朋友诚信。
第三、勇敢无畏,积极维护集体利益,把个人利益丢在集体利益之后。
为什么魏德信这个角色如此的牛逼。那么我觉得魏德信基本达到了一种境界,也就是孔子讲的仁、义、勇、智、信。
对朋友讲义(飞机死后,魏德信会痛彻心扉为其大办葬礼,同时报仇)、对爱人讲诚(从来没有欺骗过施嘉丽)敢想敢干。
黑社会社团我们古时候伟大心理学家庄周也总结出一套规律,他老人家分析出:夫妄室中之藏,圣也,入也,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王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从前盗跖的弟子问盗跖说:“盗贼也有道(可循)吗?”,盗跖说:“做什么没有道(可循)呢?那凭空猜测屋里藏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是圣明啊;率先进房子里,是勇敢啊;(盗完)最后出来,是义气啊;知道能不能行盗,是智慧啊;分赃均匀,是能做到仁啊.这五个特点不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天下还没有呢”】
魏德信这个角色一回到香港就杀掉仇家,此人是一个商业奇才,不仅掌控香港最大黑帮,而且还垄断毒品假币,洗钱各种生意,军人的背景的他对于格斗枪械无一不精痛,只能说这个人完美的毫无破绽,每当看到魏德信摇着红酒的场景,我都会入戏。这也可能满足了导演完美自恋的情节,精神分析认为影片犹如梦境,其中每一个人物都展现了导演与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此观点为“认同“。
马克韦尔内所言:特别在怀旧忆以往的经验下,我会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个我曾经也是这样片中人物,这个我以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物,这个我本来可能会变成的人物,这个我不再是的人物,这个可能我从来都不是,然而我很想在其中认出我自己的人物。它代表过去的形象,代表了一个”完美我“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童年失去的自恋状态的替代物”
看着《使徒行者2》中人与人之间的背叛与信任,爱与恨交织。世上既不黑也不白,我发现心如此自由,自己可以以上帝视角自由幻想其中,即看到人性也看到了自己。从某种程度来说每看一部剧就像一场修行,毕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文章参考:李孟潮的《在电影院遇上弗洛依德》
图片来源:《使徒行者》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