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象。许多人喜欢通过某种特质,比如爱好,专业,三观,甚至星座,性格测试来给自己圈一个小圈子。
对于认定属于同一个圈子的同伴,他们会更加互相信任,亲密,彼此有趋近。对于以外的人,则排斥,异化。
对于一个新的陌生人,对于是否属于自己圈子的判断,往往始于交往的初始,在进行了某种契约式的仪式之后,就纳入了自己的范畴。而对于那些没有形成契约仪式的人,则很快被排为异类。
对于圈内同泽,他们直接跟倾向去深入交流,因为存在同类感,会带入自己更多的内心情感。因为一方面的相似,会容易再更多的方面预测同样相似。
而对于圈外人,则采取完全相反的态度,会简单化标签化地判断。认为他们不同于自己,无法交流或理解,或认为他们内心奇特,行为模式单一化,不可改变。
他们希望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希望自己有更高的价值。但是由于不自信,又希望借助团体的力量增强自信。所以他们想保持圈子的足够小(虽然事实上可能并不小),以此获得自我价值感。又不想圈子太小,以至于失去自信的助力。
因此,他们往往不希望被已经认定的圈外人来进入自己的圈子。这种不希望常常已经不是一种情绪,而是化为他们认为的一种真理。因为他们已经潜意识里异化了圈外人,这种异化不可改变,所以圈外人是无法进入自己圈子。他们同时也拒绝进入其他圈子,在不断地表态中宣誓自己的小圈子标签,不断地自我强化。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一个圈子里,形成一种鸵鸟症状,执着于圈内,不愿意开放和冒险。
从实例来讲,可以分这么几类。
一、 学习或从事的专业。
文科和理科。一些有鸵鸟症状的理科人认为理科圈子更具理性,更具常识,更加掌握真理。认为学文科的人缺乏理解科学的能力,更加愚蠢。从而和文科人交流理科知识采取幼稚化,戏虐化的方法。同时认为自己缺乏学习文科的能力或不认同文科知识的价值。而鸵鸟症状的文科人则相反,认为文科人更具人文素养,历史情怀。认为学理科的人无法理解文化,木讷机械愚钝。拒绝和理科人交流文科知识。同时认为自己没有理科能力或认为理科知识枯燥无趣。类似的还有艺术,音乐学习者,程序员,某类特定行业,博士等。
二、爱好或者选择品味。
比较典型的音乐,影视选择的圈子。比如某种音乐类型,电视剧电影类型。国产或者国外。在细化一点到对明星偶像的选择。还有一种是产品选择,比如手机,苹果还是其他。皮包,衣服鞋子的品牌选择。鸵鸟症状的人只认定的相同选择品味的人,鄙视或妖魔化其他选择。而因为不想扩大圈子,所以又不愿意向圈外人推荐自己的喜好。
四、三观。
比如政治倾向,左,右。比如宗教倾向,教派,有神论,无神论。对爱情和性的态度,开放,保守。
三、某种特征。
比如出生时间,80后,90后,星座。比如出生地点,南方人,北方人,国内国外。比如人种,民族。性取向,男同,女同。
最后强调一下,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对同类人的认同和对异类人的排斥,而是一种极端心态,所以称之为症状。这种症状让人趋向于极端保守状态,僵化思维。不利于参差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