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两人分别上了大学,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相隔数千里。
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Z的小姨送了她一部手机,那是她拿到的第一部手机,还记得是一个国产的牌子,叫天语。以后的很多年,换过很多手机,但是这个手机依然是最让她欢喜的一部。
在上大学之前,Z还没有坐过火车。那个暑假,跟着父亲一起去市里火车站排队买票,那时候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只能去现场买。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以半价。但是,买票的人实在太多,最终到北京的十几个小时路段还只是买到了站票;还需要从北京中转一下再往东北方向。
第一次坐火车的场景,记忆犹新。
因为真的不是自己上去的,是被推着挤着上去的。记得那趟车是从重庆过来的过路车,火车里挤满了人,上车的话还有一个高高的台阶需要跨上去,真的是人多到无法动,那时候就是靠乘务员从下边把人推进车厢里。进去之后,满车厢的人,挤满了各个空隙,站着的人连挪脚都很难。第一次出远门,可能要到过年才回家,所以带了大大的蛇皮包,都不知道怎么挤上去的,有的包只能一直悬空抱着,没有落地的空间。
开学高峰,车厢里有很多学生。过了一段路,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哥哥说,你过来和我挤挤坐吧。可能是看Z太瘦小,那时候可能才90斤不到,又被挤得不行。非常感激的坐了下来,经过交谈,发现竟然是一个学校的,他是大三的学长,也是需要到北京转车。后来也就一直能坐下来,但是父亲当时一直站着,因为座位太挤了,即使Z起来他们男生的话挤不下,父亲也坚持让Z坐着。就这样,一路到了北京。但是,因为学长和她们不是一趟车去东北,父亲觉得一定要感谢小伙子,请学长吃了饭,吃了一顿饭便分别了。
还记得那时候需要从北京西站到北京站去转车,坐公交去北京站,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态度非常嚣张,大声嚷嚷着,而且对拿着大件行李的人骂骂咧咧的,还要收大件行李的钱,一件按一个人收。那时候,Z在想,怎么首是这样的啊?说实话,当时对北京的印象真不好。(即使后来Z去北京读了研究生,依然觉得那不是想呆的地方)
这一段只是回想到了,可能跟全文没什么联系。
Z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挺倔强的人,喜欢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当年高考报志愿,大家都想去大城市,她偏不。她刻意避开了大城市,什么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去。多年后回想,其实觉得读书还是应该去大城市的。
2007年,那还是一个QQ流行的年代,Z进入大学的第二天接触了一个新的东西,叫人人网。也就是这个神奇的人人网,让很多没有联系的同学们有了新的交集。
而A也是在这个人人网上跟Z有了更多的互动。包括一些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也互相找到了。总之,那时候,A和Z也互相有了联系方式。
大学之初,就是军训。
但从进入大学开始,A几乎每天都会给Z打电话,一打至少半小时以上,也就是随便聊聊天。进入了大学之后的Z像是解放了一样,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可能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一切都是新鲜的,需要释放自我吧。但是Z只是把A当朋友而已。
大概过了一两个月,有一天Z又一次接到A的电话时候,她其实感觉到了,但是就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就很直接的问A:
Z:你为什么要每天给我打电话?
A:就是朋友聊聊天啊。
Z:朋友也不能这么频繁联系啊。
A:嗯……我觉得我喜欢你。
Z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她也很果断的说:
我们在一起我觉得还是不现实的,以后就不要这么联系了吧。有几个原因:
1.我大一不会谈恋爱;
2.我不会谈异地恋;
3.你比我小,我不喜欢比我小的。
嗯,其实还有,她对他完全没有感觉啊。
但是A没死心,说,我就当普通朋友联系你好了。
因为之前表明了态度,Z就慢慢的刻意跟A保持了距离。在她心里,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那时候的她,虽然没有说希望未来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大一不谈对象是她给自己设的限,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吧。
所以,两个人也就偶尔联系。但是她在QQ空间或者人人网发的每一个状态,他都会关注。如果是什么不好的情绪,他也会打电话过来问问情况,安慰一番。
大学里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正常的上课,各种各样的社团、学生会活动应接不暇,新的人,新的一切,大一的日子很快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