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2012年中,我跟人合伙第一次尝试创业,规划做一套软件产品。
创业持续了三个月,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项目失败了,产品也没有继续开发下去。
一年后,市面上有类似我们当初规划的产品面世,做的非常的不错。
看到此场景,不禁感叹说:我早就知道这个产品有前景,可惜我们没有把它做出来。
<br />
(2)
世上最讽刺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别人做成一件事情,自己会说:我早就知道如何如何。
为何会说这样的话呢?无非是想彰显个人的英明和远见,且不管是真预见还是假预见。
所谓“早就知道”,无非分两种,一种是马后炮,事后才看出来所谓的“早知道”的结果;另一种是确实早知道,只是没有去做,或者没耐心坚持到最后。
前者挺可悲的,不知就不知,何必要装成“早知道”呢?就算让你显得聪明智慧、英明远见,对你又有怎样实质的意义呢?徒为虚名而已。日久之后,人尽皆知,也许是一个浪得虚名。
后者呢?更可悲!如果真的是“早知道”,为何会让原本可能属于你的成就和荣耀,归于他人呢?未必“早知道”,如果是真正的“早知道”,你就会做起来,坚持下去,以获得功成名就。没有做起来,没有坚持下去,就因为只是“可能知道”,而不是真的“早知道”。如此,一句“早知道”,又能怎样呢?
人生最悲,早知道!
<br />
(3)
为何会有“人生早知道”的悲情?原因在于不相信“早知道”而下的判断,乃至不能笃信所下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何不能相信或笃信“早知道”所下的判断呢?其一,对自己没有信心;其二,害怕失败;其三,自己所下的判断,并没有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也就是没有深度思考。
我们做一道题,经过逻辑推导、严密计算,最后的出来结果。我们一定会相信自己这么计算出来的结果。即使有人说我们的结果错了,我们会仔细的检查一遍计算的过程,确认无误的话,我们是不会被人们的言语所动摇的。
然而,在社会上,在职场里,在生活中,我们解决难题的时候,常常都是模模糊糊、模棱两可地凭借直觉给出判断。而一旦别人不认可,或者提出来质疑,我们也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怀疑。更常见的是一旦我们遇到一定的阻碍时,我们很轻易的认定,我们的判断是错的。于是,放弃当初的判断,选择其他的方向。这就产生了“早知道”的悲情。
我们要用做题的方式,对我们的判断进行深度思考——逻辑推导、严密计算——一旦得出我们的判断,就要相信我们的判断、笃信我们的判断,由此出发,耐心地坚持去做自己的判断,直到有所成。
这就是《亮剑》中,楚云飞跟他的参谋长所说的:“你要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得出自己的判断;一旦得出自己的判断,就相信自己的判断。”
军事上如此,职场上、生活中均如是。我们做事情,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判断。不能笃信自己的判断,就无法耐心地坚持到最后。
<br />
(4)
深度思考是开始,好的开始。
深度思考,是一件很复杂、很耗费精力的事情,不要轻易开始,也不能随意的浪费。
在开始一件事情前,就要想清楚,要不要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并努力的把事情做成、做到极致。如若不然,不如不要开始。省心、省力,还少挫折!
想自己做的,做自己想的。
其他相关不相关的都放弃,让自己全神贯注、投入全部的精力、集中所有的聪明才智。
所以,做到专注其实就是掌握了放弃,获得了成功也就是知道了放弃了什么。
<br />
(5)
从深度思考开始,想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自己深入思考的事情。
想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成一件事情。不求多、不求快、只求成,不再陷入“早知道”的悲情当中。
这就是我的方法论:深度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笃信自己的判断,耐心地坚持,直到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