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杨花)像花又不像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落。离开本家,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它看起来像是无情实则荡漾着情思。愁思萦绕,伤损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闭上。梦中她随风行万里,本想寻找夫君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这花飞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新缀上枝头。早晨一场雨过后,(杨花)遗踪何在?一池浮萍全被打碎。若把春色分三份,两份化作尘土,一份随流水而去。仔细看来,不是杨花,那一点一点都是离人的泪。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词人时年四十五岁,正谪居黄州。当时词人的好友章质夫写了首《水龙吟》,内容是咏杨花的。因词笔细腻、刻物生动而传唱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这首词,便和了这首词寄给章质夫。这首词虽为咏物却并不拘泥于咏物,而是让物象染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借物以寓人的性情。
上片写景叙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以抽象的手法写出了柳絮的性质。“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三句紧承上一句中的“坠”而来,将柳絮身上人的性情深化,叹息杨花飘忽无着的命运。词人还把柳絮想象成一位少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絮飘忽迷离的形态。少妇到底为何而思呢?原来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
下片抒情。“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杨花飞尽,意味着春光已经逝去大半,百花从此便开始凋零了,这两句倾注了少妇的惜春之情。看看那随风飘尽的柳絮凄凉境遇吧,它们散落在水上,化作了一池浮萍。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柳絮代表了春天,美好的春色如今已化作尘土、流水,多么令人伤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为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人饱蘸浓墨将那闺中少妇的离恨与杨花的形态高度融合,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