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是有什么决定的呢?有人说是命运之神在背后推动的,有人说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我而言,它是由过去的选择和现在的行动决定的。
还记得自己大四上学期开始陆续参加招聘会,期望尽快拿到一份薪水不错的offer,完全没有考虑过去什么样的企业,也不知道不同的行业对于雇员的要求,对应的工作内容,晋升通道都是不一样的。当时认为财务作为通用专业,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自信,觉得一个无背景无经验的农二代没有与人竞争的资本,只要有公司愿意要我就可以了。
犹记得在2002年的冬天拿到了人生第一个offer——广州工商银行,兴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道听途说的信息就让我后悔了,似乎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如果银行系统里没人,将会作为银行柜员被派到边远区县的小储蓄所呆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没考虑太多就违约了,好在offer只是我单方签了,学校和银行还没来得及签,没有赔偿违约金。10年后的2012年和工商银行的一位副行长聊天,他说现在刚毕业的小孩做柜员税后收入一年能有10万,像我这种如果10年前加入,熬过前几年,现在肯定比在企业里挣得多多了。
但我的职业和道路是由自己最开始的选择就注定了,专注如我,死心眼如我,怎么可能轻易再换到别的大行业呢。毕业之初,我就加入到了一个大型港资生产型企业,正式成为了千万财务大军中微不足道的一员。第一家公司呆了三年,然后开始北漂,在北京从事过大型机械设备销售外企的财务工作,美国500强的生产性企业的财务(很短暂,只有10个月),医疗器械行业财务,服务业财务,但归根结底,十几年过去了,我都没有逃离公司财务的圈子。
不过如果上天重新给我一次机会,我想还是会选择财务行业;如果让我选大的行业,也许会选择金融行业,尝试一下投资证券等相关的业务;如果还是做公司内部财务,具体到所在的行业,不会再去生产型企业。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生产型企业因为涉及到成本核算,对财务的要求会更高,成本核算也比较复杂,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此类企业的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却偏大,并且工厂多设在偏远的郊区。不管是外企还是大的民营企业,高层职位一般在总部Header quarter,成本会计设在工厂,接触的财务知识单一和有特定行业的特色,未来发展的空间有局限性。如果跳槽,除非仍然选择生产型企业,否则优势不大。
自从几年前加入医疗行业,我发现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业虽然在竞争激励的今天已经将近饱和,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行业整体发展良好,从业人员素质也比较高,待遇不错,不像曾经工作过的机械企业,客户都是挖煤的开矿的暴发户,坏账很多,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也很大,国家刺激一下经济就开始大批招人,稍微不景气一点就又开始裁员,员工没有归属感。
对于其他行业,比如有特色的房地产,过去十年是它的黄金阶段,但是目前不是最好的加入时机,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核算也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只有长期待在这个行业才能接触到核心的财务知识,待遇也没想象的那么高,因为你不是售楼处的销售员,就像你在四大里做会计而不做审计,在投资公司里不参与投资而做财务核算一样,你不是这些听起来高工资行业的核心人员。对于目前大热的互联网行业,年轻人有机会加入可能未来的选择会更多,但是如果你现在所在的公司行业还不错,职业发展前景可期,不要盲目的跟风辞职换到互联网企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发展目标,通常情况下,此类企业的加班比较多。
具体到是去公司总部还是去下面实体业务的子公司分公司,我个人经验倾向于去公司总部,因为你有机会接触到公司整体的财务核算,诸如财务分析,合并报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财务预算等,你的眼界将会更开阔,更能迅速得到锻炼,相应的发展空间也大。
其实无论选择哪个行业,专注的用心的做下去,职业发展上你都能有所收获。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待遇的确差异比较大,我用自己的或身边朋友们的经验教训粗略的和大家分享了这三篇行业选择,希望对于正在迷茫纠结的你有所帮助。
平安之夜,圣诞前夕,惟愿各位平安,幸福,Merry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