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个三国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实为智慧的较量),而这样的智珠对决又多见于谋士之间,但依然有一些谋士的大度与诚信,令世人拍手称快。
一、曹魏谋士刘晔最大度、徐庶最诚信
为何说,刘晔最大度?
刘晔,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正统的东汉宗室之后,相比之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不知道正统了多少,真实了多少。但他却毅然地投到了曹魏的阵营,尽心尽力辅助曹魏三代君王。而且眼光独到,谋不成真。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初,曹操平定汉中后,刘晔谏言,应趁刘备立足未稳之际,以汉中大胜之威,立即出兵蜀地,蜀人必惊恐难安,则西川可定矣。反之,待刘备彻底消化所得胜利成果,将成心胜大患。谁知,曹操竟嘲笑其:既得陇,复望蜀。
不几日,果如其言,蜀地中之人一日数十惊,刘备连斩数百人也难以制止。后来,裴松之在《贾诩传》中感叹:“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刘晔任侍中。便一针见血的判定刘备必将出兵东吴,报关羽被杀之仇,谏言曹丕准备兵力全力攻吴。但是,曹丕不信不从,因而错失良机。
太和元年(227年),曹丕驾崩,魏明帝曹睿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刘晔断定辽东公孙氏将会学胡族,不久必反,建议魏明帝趁公孙渊刚刚继位之机,出奇兵讨伐之,并以悬赏之策离间其党羽,则不难定矣,可一举永绝后患。奈何,曹睿不从,十后果然应验。
为何说,徐庶最诚信?
建安八年,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挟持,而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营救母亲。临走之时,徐庶因感念刘备厚待之情,遂向其保证:“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之时,徐庶已识破周瑜之计,本可以此为进身之阶。然而,其依然坚守当初之诺,未曾流露只言片语,从此在曹营虚度一生。
因此,后世俗语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蜀汉糜竺最大度,诸葛亮最诚信
为何说,糜竺最大度?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徐州被吕布乘虚袭取后,刘备妻子皆陷。当时,刘备驻军于广陵郡的海西县,落魄之极。就在此时,糜竺反将亲妹妹嫁给刘备,同时又将两千名余家丁献于刘备,接着又将全族家当(无数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军需,基本已压上了糜家的全部身家,从而激发刘备再次奋起,思谋后路。
其实,就在当时,曹操已表荐糜竺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结果,皆被二人所拒。
为何说,诸葛亮最诚信?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诸葛亮的“隆中对”便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之后,于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协助刘备取得荆州立足;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协助刘备攻取益州;后于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夏,击败曹操,占领汉中。最终,实现了自己当初为刘备谋划的策略。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刘备托孤之时,诸葛亮承诺:“会尽犬马之劳,辅助幼主,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后来,诸葛亮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病死在北伐途中的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
三、东吴鲁肃最大度,张昭最诚信
为何说,鲁肃最大度?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地群雄割据,生灵涂炭。为此,鲁肃出卖土地,筹集钱财,用以接济周围的穷苦百姓。想想,土地在古代的任何年代,都是人们生存的命根子,又有那个人能做到为了穷苦百姓而出卖自己土地的,唯鲁肃一人尔。
后来,周瑜闻知鲁肃慷慨之名,求其资助一些军粮。当时,鲁肃家中仅有两大仓粮食,但他却大手一挥便将一仓三千斛米粮相赠,并不提任何要求,就是白白相送。
想想,乱世的粮食何其珍贵,就这样眼睛不眨的白白送出。
还有后面的借荆州,主力孙刘同盟,这回可不是一般的大度。
为何说,张昭最诚信?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孙策遇刺遗言张昭,尽心辅佐孙权,张昭应诺。当时,各地闻孙策身亡,乱者众多。为此,作为孙策手下威望最高的张昭,立即率领众文臣全力辅佐孙权,内安百姓,外伐不臣,稳定了时局,为孙权政权的平稳过度扫清了一切阻碍。
期间,孙权每次外出征战,必将后方托付张昭全权处理。而张昭也不负所托,曾先后率兵平定黄巾余党、山越匡琦、豫章贼帅周凤等人的谋反叛乱,确保了孙权大后方的稳定。
由此可见,这些谋士还真受得起最大度、最诚信之美誉。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