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静儿,美国读完研究生以后,在美国找了一份工作,公司是一家只有几个人的私人公司,她负责采购。
公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小城,离芝加哥一小时车程,小城里人少,很少能看到人,更别说中国人了。
今年我去芝加哥,她开了一个小时车过来看我。她说,这里很好,工作不是很累,生活还算方便,薪水不错,就是人少,没什么活动,大把空余的时间没办法打发,太寂寞了。
静儿是我看着长大的,冰静聪明,中学的时候,喜欢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能把整本书背诵下来,自己还尝试着写过一些东西。在学校,做过广播站的主持,是学生会的积极分子。是个认真生活,对人热情的孩子。
静儿安静地跟我聊着天,说话语速明显比从前慢了很多,脸上带着退了光亮的滋润。
我问她还看书吗?她说,看,从网上看一些中文的电子版书。但是,好久没写东西了,开始还写来着,后来生活太安静,都没有素材可以写了。
我能了解静儿的寂寞:很少与人交流,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安静地过着生活。
寂寞往往会侵蚀掉一个人的激情。曾经那么富有才情的静儿,不知道是经过怎样的心里转换,才适应现在安静的生活的。
我问静儿,想回国吗?想,静儿毫不犹豫地说,语气中带着对家乡的思念。
那为什么不回去呢?我接着问。已经熟悉了美国的工作方式,不知道回国能不能适应。寂寞融化了她的激情。
没有回去,怎么知道不适应呢?我浅浅地反问回去。
再见到静儿,是在国内某公司的写字楼里,我过来参加一个会议。
静儿穿着化着淡妆,职业裙装,动作麻利地安排着工作。
静儿回国了?我喊住静儿。
阿姨,您来了。静儿阳光灿烂地奔过来,满脸洋溢着热情。
静儿介绍,上次我们见面以后没多久,她就下定决心回国了。刚回来的头三个月,没有找到工作,然后去一家电脑公司实习做网管,最后喜欢与人打交道的静儿,在现在这家公司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静儿说,在芝加哥见到我后,自己思考了很久,面对美国一眼能够望到头的生活,她真的害怕自己再晚一些回国,曾经的激情会被寂寞完全吞噬掉,再也没有决心回国了。
是被寂寞吞噬掉激情,还是带着激情冲出禁锢,突破自己,找到一个新的出路,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己。
今年夏天专门回家乡参加外甥的升学宴,家乡有个习惯,对考进大学的孩子都非常重视,一定要组织各仪式,庆祝一下。借着这个机会,我也见到了很多多年没见的亲戚朋友。
在我的印象里,姨家的表哥大壮是位退伍军人,人长得高,不胖不瘦的,眼睛里透着精气神。那个时候,我还小,对帅的理解,就是大壮的这个样子。
大壮是姨家的老大,退伍以后,姨要求他一定要回到家乡,他被分派到一个很小的造纸厂,那个时候这个厂就半死不活的,工资都不能照常发。
大壮不甘心,几次想从那个小厂出来,到邻近的市里找个更好的工作,将来好有发张。姨一直都不同意,给他在家里娶了媳妇生了娃。
我曾经问过表哥,你就准备这样过一辈子了吗?
大壮无可奈何地低着头说,能怎么办呢?
后来,大壮自己也就不怎么想出来了,成天混着日子,整天跟厂里的一群小伙子喝酒打牌。
日子过得节衣缩食,捉襟见肘,倒是平安无事。刚刚退伍回来时,还满怀激情的大壮,就这样被平淡淹没了。
以后的几年里,我也很少回到家乡,很久没了大壮的消息。
这次在外甥的升学宴上,看到大壮的时候,第一眼我竟没认出来,好好看了看,才认出是他。他好像比以前矮了很多,皮肤无光,以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表情呆滞。岁月催人老可以理解,但是,也许是常常喝酒的缘故,思维逻辑都很差了,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句话:“来,干杯!”。
我心目中的帅哥,怎么颓废成了这个我不认识的样子了呢,心里不禁打了几个寒颤。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沉寂无聊、失去目标的时候,就看我们怎么对待它,是就此颓废下去,还是冲破寂寞,重拾激情,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不同的选择,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激情遇到了寂寞,是被吞噬,还是再赋予激情新的内容,一定要慎重地思考好了以后了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