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共享单车会有什么关系?
看到,内容付费,好些人脑海中出现的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看到,共享单车,好些人脑海中出现的是,大街上停放的各色自行车。想到这里,你肯定会大呼:我敢保证它们之间肯定是清白的,这还有什么需要怀疑的吗?
表面上确实看不出什么,可是,一旦深入分析,会发现,内容付费与共享单车,不仅有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一码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不着急,先从内容付费开始分析。
内容付费,到现在为止,不论平台有多大的差异,收费有多大的差异,基本上是两种生产内容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请牛人将自己之前的经验,观点,方法等进行分享。比如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在行、分答、知乎live等等。
第二种方式:降低获得知识的门槛与难度。比如:《得到》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与经济学课,《樊登读书会》等等。
坦率的讲,这两种方式在客观上的结果都是,降低了大众获取某些知识的门槛与难度。
这里的门槛和难度,主要是指两方面:
第一,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难度。
典型的就是樊登老师帮大家读书,刘润老师将高大上的商学院的课程,变得通俗易懂。
第二,降低了金钱的门槛。
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到底要有多少钱,才能够请到北大教授薛兆丰,给自己讲经济学;才能够让亿万富翁李笑来,给自己掏心掏肺的分享他的个人商业模式;才能够让高级MBA培训师樊登,给自己当书童,为自己读书呢?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论是哪个平台都是通过众筹的方式,用一群人的钱,雇佣了一个高端的内容服务者来服务用户。
总体来讲,内容付费,其实是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的门槛降低,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之前不能够享受到的服务。
再看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从去年后半年忽然爆发,现在已经成为了城市人,一种内嵌的出行方式。
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每天有大概1亿次到1.5亿次的骑行。可是请问,这样庞大的骑车需求,在之前的那么多年里面,难道就不存在嘛?如果存在,那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呢?答案很简单,不是人们没有骑车需求,是拥有一辆自行车的综合成本和门槛太高了。
对于一个在城市里面打拼的人来说,恐惧的不是买东西时需要支付的费用,而是买来东西之后,那些东西不知道往哪里放。
同样的道理,一辆自行车作为一个大件,成本不只是在买它的那一天所支付的一大笔巨款,更多的是,买回来之后所要支付的其他成本。
比如要有地方停放,还要在停放的时候担心车子回不回丢了?同时,还需要考虑车子坏损之后的维修。简单的说,买自行车就和生孩子一样,难的不是买车子,生孩子本身,而是等到他们来到了自己生活之后,对自己生活的颠覆。
就是这么多的隐形的门槛,才让大多数的人拒绝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不过这并意味着人们没有了用自行车解决自己出行问题的需求,很明显这是两码事情,从现在共享打车的表现来看,人们的这种需求不仅存在,而且还很大。
共享单车,就很好的降低了一个人拥有一辆车的门槛和成本。让一个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用去考虑这辆车待会放在那里,会不会丢了,或者坏了会怎么办等一列问题,只需要开开心心骑车,骑到哪里停到路边就好。比自己拥有一辆自行车真的不知道方便了多少。
讲到这里,是不是恍然开朗,真的难以置信,
内容付费与共享单车,竟然是一码事,都是极度降低了用户获的一种服务的门槛罢了。
这个事实,简单的说就是,
不是提供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考及格,而是直接让及格线从60份降到了10分甚至更低。
在这样巨大的变化下,好些人不用经过任何努力,就从之前的不及格状态变成是及格状态。
门槛降低,就更容易形成大的流量。有了流量,有了更多的用户,那些高端的知识服务者,那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才有更大的动力来这里进行分享。大流量与知识服务者两者相互影响,才形成了内容付费产业的发展。(对于例如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的发展等其他因素,因为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所以略去。)
内容付费与共享单车至少对我们有两点启示:
1.人们的需求,没有那么容易被满足。
看起来不存在的需求,很可能是一种假象。所谓的用户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只要这社会还在发展,这句话就永远都不成立。
2.当社会中一些门槛降低之后,可能爆发出更多的需求。
所谓的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在大多数是时候都是降低了人们获取资源,商品的综合成本。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替代旧的商业模式,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好些人肯定可能在想,确实如此,可是想明白这个对自己有什么用呢?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去重新认识其他的事物,比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确实是可能抢走我们的一些工作,但是从整体上来讲,人工智能肯定会降低人们获取资源与商品的成本。当获取资源的门槛降低之后,可能爆发出更多的需求,同时肯定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到时候,必将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那也请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