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好奇,在自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平均每个人大约会订阅多少个公众号?又会每天阅读几篇文章?
特意去数了下自己的订阅数,竟!然!有!——77个!!
最近朋友圈有篇文章特别火,古典老师的《为什么越学反而越蠢?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伤心地发现,自己样样中招。
套路基本如下:
朋友介绍、大神推荐、自己搜索——关注一大批公众号,从街拍到读书、从运营到育儿、从八卦到财经……囊括各大领域——每天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刷:公交车上看一篇,排队时间看一篇,睡前刷2篇——没时间看的,全部收藏起来,等着日后看呀!
结果呢?我的专业积累日渐深厚、人文素养直线上升、审美品位大幅提高……?
森破!我还是原来的我,并且越来越沮丧,因为我读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大牛们更新的速度,并且,读了那么多文章,貌似什么都没记住,更没见写出一丁半点自己的东西来。
鸡汤喝得再多,也缓解不了内心深处的焦虑与对自我的怀疑哇。
为什么会这样?
1.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是我们这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我们不缺信息、知识的来源渠道,匮乏的是对扑面而来的海量资讯的筛选能力和主动链接能力,也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2.我们享受“哇我懂了”的廉价快感,但很难沉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
3.我们大量的输入,却很少将知识反刍输出。
那么如何才能有长进?
首先,需要带着问题学习。热衷追风的我们很容易受朋友圈的晒图推荐、微博上关注者的吆喝推销影响,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先拿来再说。其实正确的方法是:你需要和自己来一场深刻的对话,找出明确具体的问题,然后从问题中拆分出关键字,最后搜索、找到需要的资源。
其次,全方位地扩充学习资源。有经验的人、行业对标、网络库,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正确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源。
第三,将“721法则”熟记于心、熟练掌握。用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实践,20%的时间与人沟通讨论——这才是掌握一门技能的正确方法。
最后,重要的事说三遍:输出!输出!输出!
用输出倒逼输入,是保证自己思考有体系的最有效方法。不论是写文章、讲课,还是做PPT、记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只有你跨出这一步,才能真正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