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网剧《卧底》看完了。为什么我将一整晚时间留给这部网剧?它既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也没有华丽的特效,甚至连服装从头到尾都没换过几套。我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因为这是两年前欠下的债。
两年前,无意中看到一部网剧《活着再见》,被题材吸引,看了两集,结果深陷曲折紧凑的剧情不能自拔,把全剧追完了。那时候这部剧的演员我也就一两个眼熟的,只能说是眼熟,因为完全叫不上一个演员的名字。张陆还没演过《欢乐颂》,我对着的是一张陌生的脸。服装、特效比起现在的《卧底》基本没好到哪去。但是题材和剧情足以让我忽略那些缺点,跟着两位主角跌宕起伏的遭遇和处境而心潮澎湃。
《活着再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由秦川负责走的越狱路线,接近毒枭周亚迪。另一条是由宁志走的惊险闯关路线,接近另一位毒枭胡经。秦川和宁志都是军校学生,在一次特殊筛选中被选中,加入了一个神秘又特殊的部门。在经历残酷训练之后,两人分别接受了特殊任务,紧张刺激的卧底生涯就此展开。
两年前的网剧之所以还有些印象,完全是因为导演给我留下的悬念实在太诱人。秦川历经生死考验,终于取得了大毒枭周亚迪的信任,在周家养伤;宁志心系任务,一步步抓住机遇,从学会制毒到关键时刻反转救下胡经,最终成了胡经的心腹。这真是最美好的结局了,这么好的结局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期待下一季故事又会是何等精彩!在经历一季的铺垫,离完成核心任务越来越近,所有的局势都利于卧底了,又怎能不让人欣喜?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只缺那临门一脚。然而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只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
这个想象一直延续了两年,直到网剧《卧底》的出现,重新激活了它,又亲手粉碎了它。看到《卧底》也是偶然,因为公司年会有模仿《朗读者》的环节,此环节一部分由我负责,所以不得不恶补下这个节目。在一次打开爱奇艺视频的时候,看到首页推荐这部自制剧。当时我的内心就有些激动了,脑海立刻浮现出两年前《活着再见》的种种画面和对最后结局的遐想。但我没有第一时间打开,我怕一打开视频又会被吸住,然后任时间悄悄从身旁溜走。我讨厌自己在想学习的时候还产生想去看部网剧的念头,我讨厌那种时间流逝了却什么也没学到的感觉。
是的,无形中有股压力正包围着我,让我不敢轻易的去选择看一部剧集又或是电影、话剧什么的。
一切事情好像都要有目的性。为了培养英语语感,所以去看美剧。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去阅读。以至于只要是不相干的事情,自己都要把它放到对立面。如果胆敢有任何异想,脑中设置的罪恶感就会悄然升起,迅速占据整个身体。但自己终究没那么自律,给这间罪恶感的房间还留了扇窗户,越窗而逃。然后对自己说,看看吧,看看结局到底怎么样了。
于是,周五的整个夜晚就献给了这部网剧。我一直把《卧底》它当作《活着再见》的续集。看过几集后就纳闷为什么剧情和前部有些脱节,仿佛是同样一群人演绎了另一个全新但又熟悉的故事。看完全剧想说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这TM根本就是两部剧!好吧,就当是还了两年前的债。为了看这部剧,我重新续上了会员,留出了周末一整晚美好的时光,怀着对旧故事结局的期待,自行把此剧脑补成了一部续集。
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自己的选择意识。当我脑中觉得把包美圣的名字念成包圣美更舒服时,我选择了睁眼瞎。那怕我反复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这个名字,却依然选择无视它的正确顺序。直到几天后,脑子终于重启,再来搜索时一眼就发现了之前的错误。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过,那感觉就如同自己活在套子的世界里,被以往的记忆所控制,第一时间做出最节省脑能耗的判断,然后再次回到套子里,不愿再花点时间对此进行校验。
又如同昨晚看的这部《卧底》,同样的演员,类似的情节。在主观强大的代入感下,虽然发现剧情与两年前的《活着再见》有些出入,前后故事也并不连贯,但我依然自行脑补理由,耐着性子寻找最终的答案。直到最后一集曲终,除了失望以外,什么也没找到。失望的剧情,折腾12集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失望的转接,这点不能怪编剧,本来就是两部剧,只因类似的套路和相同的演员,被我活生生拽成了续集。因期待而来,以失望告终。
没有一丝留念,一切就这么平淡的结束了。这是看完《卧底》后最大的感受。你是他的第一季,你是我终结季。债还了,我又可以回到我的房间,关上那扇窗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