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说,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我说,男孩子不读书,再有力,也是蛮力!再聪明,也是小聪明!
从古到今,读书是男人走向优秀的必经之路,也是优秀男人的标配。
匡衡,出生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但他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都买不起。邻家灯烛通明,却照不过来。匡衡就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洞“偷”光,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由于匡衡从小勤奋读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居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但是读书时间长了,他感到劳累疲倦。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就想出一个很特别的办法。他找了一根绳子,把头发系住,再把绳子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惫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着他的头发,这样就会把他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于是继续读书。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陈平,少食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陈平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类似于这种热爱读书的古代男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数不胜数。他们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通过读书,为历史贡献的智慧,通过读书,让后人记住了他们。他们是优秀的男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读书成了他们优秀的标配。
可是到了现代社会,男孩却逐渐从读书市场淡出,相反,女人比男人更爱读书。周末假期去图书馆溜一圈,女孩一定比男孩多。即便有男孩在读书馆里,大多也是在低头玩游戏。
1995年一项关于读书的调查显示,中国男性和女性阅读的比例是79:21,爱看书的男人远远超过女人。
到了10年后的2005年,一份《中国六城市图书零售市场读者调查报告》显示,女性阅读率首次超越男性3.8个百分点。
2018年,根据最新的《2018年中国图书阅读市场专题分析报告》统计,纸质书的女性读者比例接近7成。再一次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读书。
男孩读书更多的是功利心,要么是为了考试,要么能立竿见影解决手头的问题。但事实上,人要走得远,看到更美的风景,就必须要读书。乔治·R·R·马丁在《冰与火之歌》里说过一句话:读书的人可以拥有一千种不同的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度过他自己的那一生。也就是说,一个男孩,要想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格局,有情怀的优秀之人,他就必须要读书,且勤读不倦!
说起莫言,几乎无人不知。2012年,他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2019年,莫言还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可是,这样一位轰动中国文坛,乃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力的人物。竟然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然后在农村从事了长达10年的劳动。
那么是什么让莫言从一位籍籍无名的农民,变成了一位大作家呢?连接平庸和优秀的桥梁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读书!莫言在文革期间无书可读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莫言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童年读书》,其中有两个片段至今令我难忘。
第一个片段是讲他读《青春之歌》时的情景,原文如下: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第二个片段是讲他二哥读书时,他羡慕的样子以及他读《破晓记》的囧态,原文如下:
二哥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想不优秀都难。
还有一个叫当年明月的作家,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我读过他的《明朝那些事儿》。我个人觉得,我读过的所有历史书籍当中,《明朝那些事儿》是最生动有趣,最容易读进去的历史书。2013年8月18日,《明朝那些事儿》上榜“上海优秀青年主题荐书榜单”,被评为“最赞枕边书”。
当年明月参加工作时,也只是广东省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利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不仅把自己写成了一位畅销书作家。还在39岁时荣升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稿费更是高达4100万。当年明月是因为有才华才成了富豪,因为有才华才做了官,而不是当了官才创造了财富,所以他是厅官当中最有底气,最有资格说视钱财如粪土的人。
当年明月为什么会这样优秀?答案仍然是读书。
当年明月5岁时,和父亲一起逛书店,执意要买一套《上下五千年》,虽然那套书的价格才五块六角钱,可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元。在当年明月的小学时光里,这套书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直到他上中学前,已经把《上下五千年》读了十二遍。
在《面对面》节目里,他曾这样说:
我看什么书延续就是一个准则:前进。我经常上自习十一点钟,我自己在教室自习,自习完了自己出去,那时候没有人了,教室没有人了,路上都没有人了。
我记得是个秋天,路上很冷。我就走在路上,往宿舍走,只能听到我自己的脚步声,那个时候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我感到我自己在不断地向前进。
那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呢?不断地看书,懂得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狂喜!
大学这几年很多人都找不到我人,其实我在教室上自习或者我在外面看书,但是我真不觉得我是一个被排斥的人,我不觉得孤独!因为我知道我懂得的越来越多,只有智慧和知识,内在强大,让你自己懂得很多,对这个世界你有充分的了解你就不会有畏惧感。
黄庭坚说过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只有读书,才能让人的心灵安静和干净,让人的语言丰富灵动,让人的眼界开阔辽远,让人的认知成熟理性!才能走进岳飞的“八千里路和月”,才能与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产生共鸣。
可是,很多男孩并不喜欢读书,因此他们的心灵非常干涩,灵魂非常粗糙,认知非常低幼,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对此并无觉知。
直到有一天,男孩们能够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安静地,认真地,沉醉地读一本书,那么这个男孩才能称之为优秀。因为,读书才是优秀男孩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