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平台的文章火得一塌糊涂,然而却饱含了“中国制造”。
所有的题目都那么雷同,不过换了件外套,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便打出90%—99%的定论;每一件事都能与“最好的答案”沾上关系。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仿佛在这个爆炸的时代,所有的“最好”就是一个套路。
然而总有只手点开那些概论,是我们手残点开,还是那些浓重的好奇心打开?
——1——
90%—99%到底包含了什么?
这是一个明确的数据。文章需要有理据,数字能说明一切。你想表达的好与坏,可以透过数字“直抒胸臆”。但数字不是万能,它表现的直观图,纵横在人类的理性思维。所有的数字需经过论证,调研。但那些埋着套路题目的,没有底气的数据,却成为十万+。
文章底蕴更深,意涵更远,却毁在了题目。视觉疲劳已不足以形容对“90%”和“最好的答案”的反感。
胡适说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在数据上运用也应该抱这严肃的态度。一个对数字执着的人,绝不当有的放矢,空谈白话,更不会说出对公众不负责任的结论。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想怎么收获就怎么栽。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不然“人肉”也不会让人“惧怕”。过度的放话,过分的作假总要付出代价。
数据在论文中的运用是个严肃的事情。不单单因为论文需要学术和理性的支撑,更因为论文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行。你的每个%都要经过日以继夜的考究。食不安,寐不寝,写论文的日子总是苦的。但恰恰能反映出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对真实性的追崇。
生活不需要事事克制,但是空话也不该主导事实的真伪。我们总追求百分百,然而百分百不过是商家定下的空头机票。市场上有很多培训机构打出百分百过,百分百拿证,包过,最后是交了钱就包走。捐款潜逃已成司空见惯,证书消失也是实在必然。尚德机构的虚假本科学历,不过是牛毛中的一条,还有千千万万条在牛身上未被揪起。
——2——
所有的最好答案不过是局限的水池。
俗话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最”含有“极,无比”的意思,“最好”即是到达极点的好,没有“更”,也就再没有比较。
昨天,今天,明天,一直在流转。在岁月流转中,只会不断遇到更多的事物,在“遇见”和“发现”后,就会出现“更”。“最”,这个极限,只能处于瞬间的比较当中。所有的最好答案,不过就是我们当前渴望的某一种状态。
温水煮青蛙反映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给40度的水温,青蛙会跳起,但冷水慢慢加热却不会。当渴望的状态和这慢慢加热的水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水不再是水,而是滚烫的血。
热情似火的写文,热情澎湃地看文,最后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复制。所有的Ctrl+C变成了写手的情人。从原创,到伪原创,到临摹,到仿制,到抄袭,不过是思想的迁移。我们看到了千篇一律的格局,顺成了千百人的梦想。
若真的很有必要去讨论所有的——最好答案,那余华的《现实一种》里面躺着冰渣子的故事便是最好的答案。人性最丑陋的背后,总隐藏着人们对最美好的追求。美好也会如李宗盛的歌声,越过山丘寻找你。
——3——
带着套路的网文开始透着“中国制造”的味。
“中国制造”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这个标签广泛印制于服装,电子产品上。物美价廉是中国制造的特色。但同时还有一种贬义存在着——仿制,A货。
网络文已经和纸质书本文在精神领域中划分界限了。追求真知灼见和表达观点,早已被一些文字玩家偷换概念,概念真知都不在,又何谈主体意思能融洽。网文都有“我看到这些——”诸如此类的吸精字样。
没有PS的年代,美人是真的美人,诸如林青霞,关之琳,朱茵等等,80年代的美人就如一个传说一样,固定于时间的长河。当今流行的整形美人,也在无限复制克隆,人脸识别比起DNA识别,很明显已失去物质基础支持。整形美人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还带有特产的风味。网文似乎也在向她靠近,靠近于一种体制,形式。
网文存在的价值不应该是复制仿制标题,而是应该对得起吃瓜群众的视觉审查。兴致冲冲打开一个网页,里面的内容却是——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难免引起群众反感取关。
视觉疲劳是这个刷屏时代的伟大产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