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中学班主任会站在讲台上谆谆教导:“你们学习是给我学的吗?不是!是给父母学的吗?也不是,是给你们自己学的!今天少背一个单词,少做一道习题,明天就差别人一个阶级!”
你的父母恨铁不成钢: “假期过一半了,你还在划水!看看邻居家的小周,读书比你刻苦,成绩比你好,现在还能和你称兄道弟,等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他还知道你是谁?今天不认真学,明天就要去搬砖!”
久而久之,你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学习是要改变将来的命运,是为了出人头地。潜台词则是:学习改变不了今天。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学习成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把学习看得越严肃,掌握知识就越难。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NO!
真正高质量的学习,一定能够让人融入真实的世界。
学习究其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比拼,不是知识存量的较量,也不是学位的竞争!
现实中,人们大部分场景下的学习都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它表现为两种典型的特征:
第一,老师父母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服从是学习
第二,就业培训需要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工具是学习
在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你会觉得自己不停的学习新知识,你从不浪费时间,也极少敷衍对付,但对知识却浅尝辄止,难以深入,甚至记不住大体的概念。在这种状态中,你一直在输入知识,但很难深度的理解知识。
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是必须充分的理解这门知识,包括他尚未开发的价值。
目标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摆在那里的台阶,只要走过去爬上去就好了,目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信标,它是随着人的思想、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今天的目标,到了明天未必还是你的目标。
学习不能倡导以过度的消磨意志力为荣,学习应该是轻松的,轻松到几个易于理解的步骤,便能收获非常大的成效。
第一,对自己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比如未来的方向,和当下的焦点
第二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变成自己的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真正的兴趣呢?
接下来就要恰当的安排学习的计划,怎么学分几个阶段,如何有序进行,怎么安排时间到达的目的?这些当然很重要。
第一,论证学习这门知识,做这件事的必要性。
第二,确认规划与目标的实际联系。
还要注意,有没有可能你的目标其实是错误的呢?聪明的学者,善于反问和反省,愚蠢的学习者则喜欢自我感动,将一个错误的目标,偏执的坚持到底,而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之前正确的累积瞬间付诸东流。
如果总是撞上现实的墙,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不是教人无视学习的挫折,而是让你在自己的舒适区学习。
学习的舒适区有两个标准:
第一,一个正确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它符合自身的兴趣。
第二,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合理目标,它符合自身的能力。
规划,一条高效能学习之路,首先要为三件事预留足够的时间:
留出锁定最重要目标的时间,
留出做正确规划的时间,
留出整理目标和规划的时间。
学习不只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我们通过学习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并将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目标的本身有五个原则,包括全面性,重点性,挑战性,可行性和可调性。
如果学习的出发点是为了应付考试,你的学习动机是纯功利性的输入,
如果接触一类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某个固有立场,你的学识是倾向性的输入,
如果是内卷和排他的思维方式,你的学习是偏执性的输入。
有逻辑的系统化意味着我们在理解知识的第一阶段要做对三件事,
第一,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第二,拥有一个足够宽阔的视野,人要尽量保持童真,因为童真的心态能扩大你的视野,让你愿意,并且能够在这世界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建立最可能客观科学的逻辑。
先收集,再筛选和提取最可靠的知识,锁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找出那些与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知识。
还要小心假知识。
知识是不会变的,变化的是人的意志,大部分的假知识都具有刺激意志的特点,为了让人乐于接受,他们被贴向了强意志的标签。让人一接触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瞬间让人激情澎湃,好像终于发现了世间的真理,这种短暂的快感只是由于强意志的带动冲击了思维,却改变不了行为,但他灌输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这种认知很难消除,他们有着吗啡的特点,使人上瘾,我们学习的时候必须要躲开。
在这里,我们要屏蔽来源不确定的知识,小心对待差异化的知识,用对比的方式挑选和分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