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访者很特别。
高一跟她表白,被委婉拒绝,然后默默喜欢了人家三年。期间,我们有过三次长谈。
第一次,高二那年情人节,我联系了所有认识她的同学,终于打听到她家的住址,带着巧克力奔赴到她家楼下,想给她一个surprise。现在还能想象出自己拨打她电话,心跳频率逐渐加快的场景。只记得那晚的夜色特别美,最后她劝我放弃。
第二次是她过生日,终于等到晚自习下课,整整一节课,都能听到胸膛里那颗不安分的心“咚咚咚”的跳动,脑海中模拟着和她见面对话的场景。拿着精心挑选的泰迪熊,走到她的教室门口,对话的场面温暖的扎心。只记得在一起回宿舍的路上,感觉路太短,走的太快。到现在,她的生日还是能够脱口而出,可能已经习惯了。
第三次是高考结束后,我们第一次这么放松的聊天,憧憬着未来,互相祝福着,单纯的像个孩子。我还记得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大学交到男朋友之后,记得告诉我,好奇你究竟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现在看来好傻,好天真!
今天是第四次,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赶紧补课,了解公务员考试。
她现在在郑大,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目前大三,面临的问题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
“你对公务员了解多少?”
“还好吧,不是很多。”
“过去两年你课余时间都在忙些什么?”(感觉跳跃性有点大,问的有点突然)
“大一学生会和班级里面会有点忙,大二基本没啥事,上完课就回宿舍了,逛淘宝,追剧等等。”
“未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想过?”
“不是很清晰,我父母都是公务员,但是我爸爸比较忙,我妈妈的工作就是朝九晚五,上班时间看看报纸,还可以回家给我们做饭。”
听到她父母都是公务员,很多的疑惑和顾虑顷刻间烟消云散。
“父母的朋友都是公务员,他们的孩子也都在考公务员,父母也想让我考,最好离家近一点,因为我弟弟离家远,”她打开了话匣子。
“我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来访者的这句话重复了第五遍。
“我能说出你现在纠结的原因吗?原因是本该在大一、大二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兴趣、去培养能力、去利用郑大的平台和资源提升的时候,你没有利用好,导致你现在需要做决策的时候,捉襟见肘,”我忍不住毒舌。
人在受到否定的时候,不自觉会开启自己的防御机制,她开始有一点分心。
“我们来做一个价值观测试吧!这套工具可以清晰的展现出你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有助于你做出选择,”我试着重新吸引她的注意力,让谈话回归正轨。
在价值观卡片的筛选过程中,她的表现出奇的果断,很快做出了选择,最后留下了‘家人认同,人际和谐,独立自主’三张卡片。
“能解释一下留下这三张卡片的原因吗?”
“我不喜欢与人产生冲突,即使对方做的我不认同,有时甚至会自己偷偷的哭,也不会去和别人发生冲突,”她先解释了第一张。
“我应该会留在河南省以内,因为父母觉得弟弟是男孩子,出去闯就好了,女孩子留在家里,离家越近越好,他们的认同,蛮重要的。”
“独立自主是我现在没有的,但是很想在未来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巅峰,包括以后,因为接下来要工作,结婚,生孩子......”她很认真的说。
这句话是今天我听到最震撼的话,原因有两点:一是从私人的角度,我发现眼前这位我默默喜欢三年的女生,我一点都不了解;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权威的影响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这句话落地,我觉得她心里已经有答案了。我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朋友,支持、聆听就好了。用罗胖的词叫“照亮”,仅仅做她生命中一个“照亮者”,相信她,支持她的选择,就足够了。
今天的咨询我感受颇深:
1.这种深层次的沟通,会让一个人真实的展露出来,你会看到她原本的样子,而不是你想象的。最大的益处,会增进你们之间的了解,让以后的相处变得更加有温度。
前几天跟孟老师又聊到了婚姻,老师说看到了太多失败的婚姻之后,已经对其失去信心。
“那怎样做才能减少这种婚姻失败的概率?”我好奇的问老师。
“婚前同居,先试着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看看彼此生活习惯是否可以磨合。
我极其赞同。细节是魔鬼,通过婚前同居这种形式,认识了解真实的对方。
很多时候,你以为很了解对方,其实不然,对方给你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一面,另一面呢?只好自己去探索,为自己的幸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