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媒體發現,許多科技公司創辦人都是蒙特梭利學校校友,這個有百年歷史的教育哲學如何孕育出創新元素,成為創業家搖籃?
蒙特梭利學校對教育界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四年前,財經界也開始好奇。
全球知名的主流財經媒體《富比士》、《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驚訝發現,Amazon創辦人傑弗里‧貝佐斯(Jeff Bezos)、Google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等多位創業家都是蒙特梭利學校的校友。到底,這套一百年前發展至今的教學法有什麼樣的魔力?
走進位在波士頓的哈勃萊特斯通里奇蒙特梭利學校(Harborlight-Stoneridge Montessori School),從托嬰中心至中學的教育完全採用蒙特梭利教學。這套由天主教徒,同時也是義大利第一位女性醫學博士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為了協助身心障礙兒童發展而來的教育哲學,與想像中「高科技」創業家搖籃完全不一樣。
兩棟簡單的樸拙木屋內,看不到先進科技,反倒是滿滿色彩溫潤的教具,整齊的布滿每間教室。教室裡少了傳統的桌椅,也沒有老師在講台上講課,卻有個大廚房占領了教室最明顯的位置,溫暖的氣氛猶如家的延伸。
教室裡每名學生都在做不同的學習,他們在地板、在桌上,可能正在用串珠學數學,或是用活動字母箱學習拼字,但整間教室井然有序。而老師就坐在地板上或教室一隅,安靜的觀察每個孩子。
銅板從不同斜度紙板滑下來誰比較遠?蒙特梭利學校讓小孩實驗、記錄,自己找出答案。
解碼孩子舉動:給予適合他的學習幫助
不是監視,也不是管秩序,蒙特梭利相信孩子有與生俱來的能力等待被開發,老師必須觀察,才知道如何幫助學生自在、自主的學習。「在蒙特梭利,老師只是『侍從』(Servant),」幼兒園老師李坤珊解釋。
李坤珊是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系博士,結合理論知識運用在第一線工作。她也是專欄作家,筆下每一篇溫暖故事都發生在她的教室。
即使是博士,面對孩子依然是場真實的學習。和每間教室一樣,李坤珊的教室裡也隨時面臨狀況。譬如,有學生在學習途中分心,躲到桌子底下,不時抓著桌腳探出頭來。看似搗蛋,不專心工作,李坤珊走近他,沒有發脾氣,只給了他一塊布,孩子也真的安靜下來,課程的節奏完全沒有被打斷。
「他要抓東西才有辦法專注,就像嬰兒被大棉被包住一樣,感覺安全。」她對每一個學生瞭如指掌。「每個人都可能需要東西輔助學習,像是球,或是握筆的輔助器,」李坤珊說。
老師不再主宰學習,而是觀察、了解學生,因為孩子的每個細微舉動都在暗示大人給予適當回應。
釋出學習的自主權,遇到孩子學習偏食怎麼辦?「有人愛拼字,自然就會有人不愛數學,」李坤珊面不改色,不疾不徐,認為老師的責任就在於找出為什麼不愛數學。「有些人學數學得用故事引導,」李坤珊說,「觀察」是了解孩子、引導學習的第一步。
信任孩子決定:作業進度讓每個人自訂
觀察孩子,便能了解孩子、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替自己做決定。舉例來說,蒙特梭利採混齡、分程度上課,中高年級的學生裡,特別有數學天分的孩子,不論年紀大小,便會分在高級班;相反的,若是科學需要補救,便會與初級班一起上。各有所長,沒有人是絕對的贏家或輸家。
老師也適時的把進度控制權釋放出來,讓學生主掌。老師先訂定一週的目標和作業進度,接著讓學生自己安排進度,先做容易的?還是先做喜歡的?在家裡寫?或是帶回家寫?如果一週有十項作業,學生只要確定在週末前完成就好,若是週四全部做完,週五便可以輕輕鬆鬆閱讀、玩桌遊。信任、放手,蒙特梭利給孩子自由,讓學生顯得從容,提早學會現實生活中重要的時間管理,也透過日常生活,了解自己的喜好。
1.蒙特梭利的教室裡,每個人都在做不同的學習,但是整間教室井然有序,老師安靜的觀察孩子,只有在孩子求救時給予協助。
2.每個孩子可以決定現在想學什麼,一位用活動字母箱學拼字的幼兒園學生,正在拼出他自己想拼的字。
3.小學部每週3 天有自習課,在長達1∼4小時的自習課中,老師不會干預學生。
去年秋天,一群蒙特梭利的孩子在樹林裡玩,見到廢棄木材,便想找事情來做。一名擔任建築師的家長建議他們「木材可以用來蓋房屋、蓋橋梁等」。孩子們於是組成了一個橋梁團隊,研究如何在足球場蓋一座橋。他們也向校長借車,因為校長的迷你奧斯汀是全校老師中最小的車,學生忙著測量這輛車的長度、重量,目標是讓一輛車順利過橋。「如果有辦法蓋一座橋,你還會擔心他不會算數學嗎?」校長保羅‧亨羅佛斯(Paul Horovitz)說。
創辦Google的佩吉認為,蒙氏教育給予他最大的優勢,是自主學習,並且對世界保持好奇。全球暢銷電玩遊戲《模擬市民》的設計者威爾‧萊特(Will Wright)也說蒙特梭利讓他發現學習的快樂,這種快樂是自發性的,不是老師填鴨而來。
原來,孕育出勇敢創業和創新的元素不是科技,而是看見小孩的獨特性,根據他每個階段的需求給予養分。或許每個孩子就像是樹苗,有他原本的樣子,大人不需要用集體的紀律來規定他、餵養他,只要順勢而為,便能迎接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