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看古典老师是怎么谈读书和学习的,其实也是怎么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方法。
提高认知效率
首先是自己读书,多读源头书籍,因为很多知识都是被他人加工后的,看似只取了重点,却少了味道。一手的知识研究论文,行业期刊等。二手的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这类书,讲的是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之前共读《穷查理宝典》就没有读下去,觉得都是大道理,这段时间看了很多关于如何读书及提高认知的书,基本都提到了查理芒格的这本书,因为书里都是一些通用的底层逻辑,所以更需要自己去应用到其他领域。三手的就是别人再加工一次的,比如公众号的书籍解读,看看别人怎么说的也挺好,只是只看个结果并不能代替自己思考。
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接着就要功利的读书,也就是带着目的性。读书分为三类:认知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看书的时候不必要从第一页开始,而应该从你最关心的问题开始看。然后自己再构造出自己的知识晶体,也就是知识结构。
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其实也就是和朋友交流,甚至组成一个固定的小团体,定期谈论一些问题。这个想法非常有趣,先找4个朋友,再让他们找四个朋友,多一些陌生人能有更多新的火花。遇到问题除了自己去书里去网上找答案(百知谷),还有一种高阶的方法就是找人,谁有可能回到这个答案?这个团队要有好的提问能力和写作能力。
知识树和问题树
现在的知识多,更新快。总觉得怎么也赶不上。问题树可以针对自身的问题快速学习,马上实践。另外就是多读经典。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除了列书单,还可以列问题单。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点,将自己的问题列下来,并按好奇心和相关性打分,分高者先解决。
再就是假装写一本书,也能集中研究问题。
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知识IPO;把知识变成价值
提问,解决问题,并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