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谈过使用内部评价体系活出“真我”,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心理学的名词--自恋,来谈谈如何做一个实在人。
以前人们对“自恋”一词的态度是负面的,认为它是一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自从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给它赋予中性定义后,它逐渐被作为生命的本能而获得认可。作为生命根本动力的自恋,发展得好的话,人的心理一样是健康的。
自恋分为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通俗的讲,就是里子与面子,对应心理学上的另外一对名词: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
当我们以内部评价体系来认识自己时,人就活出了里子,这时我们的自我感觉相当好,感觉很真实,跟实体一样,所以称为实体自恋。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变化、进步,而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嘲讽。他们做事的动力,往往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能做到对事情有深入的了解后,遵从自己的想法,并时时自我激励,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近两年,领导多次暗示我有可能被提拔,只要做好所有工作,并做出好成绩,就可以当中层干部。以前我并没有不领导的打算,现在听说有希望提拔,反而感觉到被监督,心里有种莫名的紧张,彻底进入外部评价体系状态。只要有人提醒我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心里就有种不服气而需要辩解的充动。如果我早懂得实体自恋这个概念,就会把别人的提醒当作是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反唇相讥。
如果一个人使用的是外部评价体系,那么他是活在面子中,也就是虚体自恋。他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是跟身外之物有关,比如美貌、金钱、地位、名气等。当身外之物情况很好时,他的自我感觉很好,自恋会爆棚;但身外之物情况变差时,他的情绪低落,自恋就会大大受损甚至不复存在。
大部分人的自恋是虚体的。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表扬就会感觉飘飘然,受到批评就会气脟,动力全无。
虚体自恋的极端是全能自恋。所谓的全能自恋,就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跟神一样,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前部门经理,公司刚成立时由于熟悉业务的人太少而被临时提拔,几年后人才逐渐充足,公司领导发现他领导力不足而将他降职。他想不通而得了抑郁症,天天借酒消愁,一喝醉就进入全能自恋状态,认为自己神通广大,领导不用他是没有眼光。常常带着醉意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正常,但平时很多时候活全能自恋中,总认为自己上班不用做实际工作,只需要指挥别人干活。
有自知之明相当重要。能正常理解自己的能力不足,认识到自己存在全能自恋的倾向,还可以通过学习进行疗愈。如果分不清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也就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就有可能进入“实在”的对立面,活得自编的虚幻世界中而难以自拨。
儿童一般都是活在全能自恋状态,但并不一定要制止他,反而应该在早期时用户呵护他,适当满足他的自恋。在他的能力上升后,逐渐改变原则:他能自己做好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不能太过宠溺。如果小孩已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我们还继续包办一切,就剥夺了他发展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一个人应该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实在人,活在实体自恋、内部评价体系中。培养的方法是:投入地去爱,投入地去做,也就是自信+热情。如果你仔细观察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同时具备了这两样东西。
全能自恋、虚体自恋其实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当我们心中住着一个爱的人,相互理解相比信任,我们就能从幼稚到成熟,从虚体自恋到实体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