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说得很玄幻。如果按时间算,郭嘉公元207年在柳城病死,诸葛亮大约也是207年左右被刘备三次拜访才出山,并献上隆中对,实在是很巧合。但诸葛亮真的是因为畏惧与郭嘉的对抗,而不敢出山吗?现在就来分析下。
先说说两个人的个人经历。
先说郭嘉。
郭嘉不太像是士族出身,至少不是荀彧那种大族,但他出身颍川,又有惊人的才华和举动,难免被爱才的老乡,荀彧荀文若注意。郭嘉少年时,看到当时的汉朝的状态,于是判断天下必会大乱。果然,后来连续出现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公元189年左右,20岁的郭嘉决定隐居,这样的人,如果出在现在,必会被看为好逸恶劳而且脑子有问题,那个时候估计也一样,所以郭嘉就不再与见识短浅的俗人结交了,毕竟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心情。他跟俗人没有废话,俗人自然不会再注意他,但荀彧却记住了他的名字。
郭嘉隐居了一年,这时,袁绍宣布与董卓对立,又被曹cao煽动,成为了讨伐董卓的盟主。其实前几年,何进活着时,以及董卓刚作乱的时候,袁绍一直是风云人物,做事特立独行,很吸引人注意,虽然没有啥实际的效果。当然,袁绍是官宦子弟,祖祖辈辈都是大官,很多地方官和小官都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他树大根深,对社会影响力自然不小。郭嘉也许认为袁绍有可能作一番事业,于是去投靠袁绍,并在袁绍营中待了段时间。我估计可能是因为当时荀彧也在那,荀彧是大族,袁绍肯定会重视他,郭嘉,我估计袁绍是看不上的,所以郭嘉投奔荀彧的可能性较大。
郭嘉待了段时间,似乎看透了袁绍(显然当时荀彧对他影响很大,因为荀彧也瞧不上袁绍)。当时郭图、辛评这些人跟郭嘉很聊得来,郭嘉跟他们说:“智者能全面的审视自己的主人,所以凡事都考虑周全,从而扬名立万。袁绍想学孟尝君这种人礼贤下士,却不知道用人的道理。想得多,却找不到重点;喜欢谋略,却难以决断;跟这种人共事,挽救国家危亡,辅佐他成就王霸之业,是根本不可能的。”。说完后,郭嘉离开了袁绍,回到颍川继续隐居。
后来荀彧也离开袁绍,因为他也认为袁绍是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的。荀彧离开袁绍就直接投奔了曹cao,曹cao是英雄,当然爱才。荀彧喜欢推荐人才,但荀彧最开始推荐的人却是戏志才,并没有推荐郭嘉。也许是郭嘉太年轻,狂妄不羁,性格需要历练?我想到了唐朝的李泌,也许经历点挫折和忍耐更有益于郭嘉的成长?我的猜测是郭嘉自己不想出山,因为他还没有看到谁最可能成就霸业。这就不敢妄论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荀彧是赏识郭嘉的。
公元196年,曹cao迎汉献帝到许都,不过曹cao并没有解除四方的危险,东边有刘备、吕布,南边有袁术、张绣、刘表,北边有公孙瓒、袁绍、张燕,西边有马腾、韩遂等凉州军阀,境内还有一大堆土匪(昌豨等人),可谓是内忧外患,可是这时候,戏志才死了。曹cao少了个重要谋士(可见荀彧并非以机谋见长)。这时候,曹cao却交了好运,荀攸成了曹cao军师(曹cao自己请的),然后荀彧又推荐了郭嘉。我总感觉郭嘉是自己向荀彧要求他推荐自己的,因为他看到曹cao迎天子令诸侯的远见,知道曹cao必会成为风云人物。曹cao用人当然得面试,荀彧、荀攸都得面试,郭嘉自然也难免。曹cao跟郭嘉一见如故,讨论起天下大事,双方都特别兴奋,郭嘉出门后。曹cao感慨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就是他了!”,郭嘉也大喜过望的说:“这才是我的主人!”。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奇佐遇见超世之杰,才能互相成就。
不过郭嘉刚应聘上,还没有太多表现机会。197年,曹cao出兵想讨伐张绣,结果被贾诩所算,大败,贴身护卫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阵亡,曹cao还没放弃消灭张绣,这时袁绍却写来了信,嘲笑曹cao。袁绍这样做,无非是因为曹cao先他一步迎天子,曹cao又不肯让出天子,袁绍不爽很正常,毕竟他有野心。说袁绍当时实力强到哪去,真不见得,当时公孙瓒未灭,张燕还有十余万部队在并州(山西),北方还有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实际上他也轻松不到哪去,但显然曹cao的局势更加危险。曹cao担心袁绍偷袭许昌,正在心里没底的时候,荀彧和郭嘉说了他们的看法。
荀彧说:“有才能的英雄即便弱小,也会成功;庸碌的蠢材即便强大,也必会失败。刘邦和项羽就是这道理。如今能跟曹公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袁绍喜欢用人,但心胸狭窄怀疑下属,曹公度量如海知人善任,这是你的优势;袁绍好谋无决,曹公当机立断,也是你的优势;袁绍军纪不严,曹公赏罚严明,这还是你的优势;袁绍为人做作,专门吸引装腔作势之人,曹公用人重视实际,这又是你的优势。你这四个优势,袁绍根本没有,袁绍怎么可能胜利?”(当然,荀彧说的比我啰嗦,不过意思是一样的。)。后来曹cao又问了荀彧几句,荀彧又分析了一下,这就不表了。
曹cao心里还没完全安定,这时郭嘉却想出了曹cao十个优势。
郭嘉说:“曹公有十胜。第一是道胜,袁绍是世族,礼仪繁琐无用,曹公自然随和,简单直接;第二是义胜,曹公迎天子令诸侯;第三是治胜,袁绍治理百姓宽容,对待贪污腐败也宽容,跟汉朝一样,曹公法令严明,违法者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第四是度胜,袁绍心胸狭窄却故意伪装,用人相信亲戚,有能力的人反而不敢信,曹公度量宽宏,唯才是举;第五是谋胜,袁绍优柔寡断,临变无谋,曹公冷静果断,应变无穷;第六是德胜,袁绍夸夸其谈,喜欢虚名和吹捧,喜欢吹牛拍马之人于是都被他吸引,曹公为人实际,没有闲心搭理那些庸才;第七是仁胜,袁绍对见到弱者关心,天下人都遭灾他却不管,曹公对细枝末节有可能会忽略,对天下的事却清清楚楚;第八是明胜,袁绍喜欢听谗言和闲话,曹公明辨是非;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公却是非分明,对正确的奖赏,对错误的惩罚;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浮华没有重点,曹公用兵如神,士兵怕曹cao的法不怕敌人,敌人望而生畏。”。
郭嘉说得更啰嗦,但很有道理,虽然有几条说不说两可,不过由此可见,郭嘉考虑事情很全面,而且善于研究心理。
曹cao听郭嘉说完,有点自惭形秽,但却是彻底放心了。在我看来,当时曹cao怕,其实没太多必要。袁绍强也强不到哪去,公孙瓒还没完全消灭,张燕是个墙头草土匪,还跟袁绍作对;南边刘备、吕布都是独立军阀,不可能服袁绍;袁术跟袁绍关系也差,刘表没有进取心;张绣依附于刘表,没有什么实力;他们团结不到一起。袁绍的处境其实跟曹cao一样,他如果来打曹cao,且不说他这人是不是优柔寡断,害怕公孙瓒他们偷袭,一旦真的来打,公孙瓒和张燕一定一起偷袭他老巢,他反而背腹受敌,曹cao只要坚守,并且跟周围搞好外交,别人看袁绍不可能成功(当年袁绍号召天下讨伐董卓已经是前车之鉴,他没有什么能力,真正号召来,也是一盘散沙),不来帮助袁绍,袁绍必败,所以曹cao根本没有危险。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198年,吕布打败刘备,刘备来投靠曹cao。当时曹cao的谋士集团都认为刘备是英雄,程昱更是提议趁机杀死刘备(程昱吃过人,恨!事后看来,就该听他的。)。曹cao问郭嘉该怎么办?郭嘉说:“刘备是英雄,留他是后患是肯定的。但刘备穷途末路来投靠曹公,曹公直接将他处决,以刘备的名望,天下人必会怀疑曹公的为人,以为曹公嫉贤妒能,到时候就不会有人来投奔曹公了。为一个刘备,断绝自己爱才的声望,实在是划不来。”。曹cao不久前做过这种错事,想了想,觉得郭嘉说得对。这时郭嘉又说:“现在是软禁刘备的好机会,刘备有关羽、张飞这等死士,放他走,等于放虎归山。”,但这件事曹cao却没听,曹cao去找刘备闲聊,觉得很聊得来,刘备却感到了危险。
曹cao跟刘备一起去打吕布(刘备是部将),吕布连败三场,被曹cao围在下邳,曹cao攻城不利,将士疲惫不堪。曹cao想撤军,荀攸和郭嘉立即说:“仗打到了关键时候,我军疲惫,吕布也疲惫,现在谁撑到最后,谁就能赢,如果撤军,反而放了吕布一条生路。”。曹cao一想也是,于是放水淹城(后来关羽也学这招,可惜不灵),吕布部下叛变,吕布被出卖绑给了曹cao,下邳被攻陷。
这时候出现了戏剧的一幕,可见曹cao的智谋。吕布求情了。这时如果曹cao答应,吕布这种人必然迟早会危害自己,如果不答应,别人会怀疑曹cao不爱才(吕布有什么才,连李傕都打不赢),而这时候又是表现曹cao怎么处理问题的时候,毕竟刚刚曹cao就迟疑过刘备的问题。曹cao很快想到了办法,他没有问郭嘉、荀攸,反而去问刘备,这显然是嫁祸于人,刘备智谋不如曹cao,当时就说:“吕布这人喜欢叛变,绝不可留。”,曹cao也表现出觉得刘备说得对,于是顺便杀了吕布。刘备背了锅,荀攸、郭嘉就不用背锅,自己也不用背锅了,毕竟曹cao还想用张辽,张辽看见曹cao的表演,也会觉得曹cao爱才,反而更忠于曹cao。
之后,曹cao打了下张绣,败了,就没啥动作了,基本处于养精蓄锐状态。曹cao对刘备也没啥动作,刘备反而坐立不安了,其实不是怀疑曹cao会杀他,而是担心自己野心得不到施展。
199年,作威作福的袁术越来越困难了,想投靠他表哥袁绍,于是带大军往北走。曹cao根本不怕袁术,但这时刘备却想曹cao请兵在徐州截击袁术。曹cao也许是觉得对刘备羁縻得差不多了,可以用他了,于是派刘备带兵出去。当时荀攸和郭嘉并不在场,等两人回来时,听到曹cao想派刘备,赶紧就劝曹cao不要放,可惜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刘备到了徐州,立刻独立。 无论刘备咋地,郭嘉的表演已经开始了。
当时曹cao又开始觉得四面危机,他想打刘备,又担心袁绍来偷袭。这时候双方的形势已经不是几年前了,当时袁绍已经干掉公孙瓒,张燕向袁绍屈服(但还是独立状态),北方基本统一(也就干掉了个公孙瓒),袁绍准备大举南下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实了。曹cao这边,张绣因为袁绍来劝降,反而投降了曹cao(贾诩认为袁绍势力强于曹cao,投降袁绍不会咋地,投降曹cao,曹cao则会觉得救急的张绣更重要,而且曹cao是人杰,袁绍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荀彧用四点看穿袁绍,郭嘉用十点看穿袁绍,他们都在袁绍阵营待过,而贾诩出身西北军阀,只用两点即看穿袁绍,可见谋略不在于细节不细节,而在于要点。贾诩喜欢看事实,郭嘉喜欢看人心,荀彧长于政治,贾诩不见得谋略不如荀彧和郭嘉,只是更简单明了而已。)。张绣实力太小,刘备又在徐州独立,曹cao有点挠头。这时候诸将都认为不要去刘备,要先防备袁绍,但郭嘉慧眼如炬,说:“袁绍这人磨磨唧唧,应当趁他没想清楚打不打时赶紧拿下刘备,刘备现在很好打,他刚刚叛变,徐州是不稳定,如果等的话,刘备坐稳了徐州,到时候袁绍再南下,那就十分危险了!”。曹cao一听,觉得说的极对,当机立断,迅速出兵,很快打跑了刘备,活捉了关羽。但就是这个时候,袁绍也没反应过来。当时袁绍的谋士田丰劝袁绍趁势南下趁火打劫,袁绍的小儿子却病了,袁绍在为他小儿子哭哭啼啼,说没工夫管什么打仗的事,田丰情商低,说:“全家都要死了,还在乎一个儿子。”。
曹cao解决完刘备,顺便又派夏侯渊带张辽、于禁等人消灭了昌豨、徐和、司马俱这些土匪。
曹cao刚准备专心对付袁绍,突然传来个令人惊恐的消息:孙策准备北伐!许昌很多人通敌孙策、袁绍。
曹cao虽然没跟孙策交过手,但知道他爸孙坚的战力,也听过孙策的风声。孙坚讨伐董卓时击斩华雄,攻陷洛阳,在西北跟韩遂会战,算是东汉末年的猛将,可惜智谋短浅,被黄祖所诛。孙策是孙坚之子,勇猛不亚于孙坚,又比孙坚更善于笼络人才,身边聚集了周瑜、鲁肃、张昭、太史慈等一干好手,还有老将黄盖、程普、韩当等人,如今又已经统一江东,养精蓄锐几年,兵力起码有几万。如果孙策真的北伐,曹cao将面临巨大危险。
正当曹cao感到压力巨大时,郭嘉说出了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判断:“孙策一统江东,被他击毙的人都是英雄豪杰,那些人都是得人死力的人,不可能不报复孙策,而孙策这人自以为自己身手了得,还目空一切狂放不羁,他即便带领一百万人北伐,其实跟他一个人渡江北伐一样,来几个刺客,他就必死无疑。不用担心,他来不及渡江,就必会死于暴徒之手。”。我在想,郭嘉是怎么判断到的?几乎跟赌博一样,没有什么几率,而且,一旦孙策没死,曹cao该怎么面对?把希望寄托于可有可无的事,曹cao和郭嘉真是胆大包天!可是,郭嘉就是判断到了,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不久后就死了,一个泰山压顶的危机,就这样化于无形。我一直在向,曹cao是怎么放心的?他对郭嘉简直迷信!
官渡之战,郭嘉没说什么话,说话的是荀攸和贾诩。荀攸杀颜良、杀文丑,又劝曹洪接纳张郃投降。贾诩开始沉默,曹cao向他问计(估计是想看他是否忠心),贾诩说话简单明了:“曹公能力优于袁绍,无论精明、勇敢、用人和决断,之所以不胜,是考虑太周全,抓住机会,当机立断,马上就能取胜。”。贾诩说的话,似乎说跟说没啥区别,当时没机会,所以只能等待机会,贾诩只是给曹cao定心丸,让他不要错过机会。机会很快就来了,袁绍的贪官许攸叛逃到曹cao那里,曹cao认识许攸,知道他不是好人,但机会来了,不能错过。很快,曹cao奇袭乌巢,袁绍部队断粮,很快溃逃。袁绍后来不服,又跟曹cao在仓亭打了一仗,再败。之前袁绍战无不胜,黄巾之战没他事,董卓之乱是曹cao和孙坚在打,他用谋略反客为主拿下了韩稪,跟韩稪没打仗,他打的仗,基本都是跟公孙瓒和张燕打的,张燕赢不了,也没输,打公孙瓒时的风云人物是麹义,但已经由于骄傲不服,被他给杀了。袁绍自认为自己天下无敌,结果被曹cao两次打败,他觉得自己受了羞辱,很快就气死了(话说他自己有什么能力?他又亲自做了啥?真是没有自知之明,心胸还狭窄。可笑。)。
袁绍没他啥事了,郭嘉还要继续精彩的表演,隔岸观火之计将横空出世。
曹cao北伐河北,打袁绍的几个儿子,连战连捷。就在这时,郭嘉突然说:“曹公不用打他们,退兵即可。”,诸将都很惊诧,曹cao却迷信郭嘉,但他得问问,好服众。郭嘉说:“袁谭、袁尚互相不服,都想继承袁绍家业,现在又有郭图、逢纪这些人掺乎,反目是肯定的。曹公你若猛攻他们,他们反而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样即便能胜,也要浪费大量时间、人力和无力,而你离开河北,假装去打刘表,他们会自己内讧,到时候等待机会,等他们消耗殆尽,再趁虚而入,河北就很容易拿下了。”。曹cao听完,马上言听计从。
袁谭和袁尚,纨绔子弟,根本毫无智谋,他们的谋士都是权善奸小,曹cao刚离开不久,他们就很快内讧起来,完全如郭嘉所料。袁谭打不过袁尚,向曹cao求援,曹cao趁机包围了邺城。袁尚来救,被曹cao击败,袁尚想投降,曹cao不许。审配困守邺城,后来被人出卖,邺城被攻破。曹cao还给他儿子曹丕娶了个儿媳妇,虽然是别人的老婆,算寡妇吧(袁熙的老婆)。袁谭被曹cao借故杀死,曹cao又攻灭盘踞上党壶关的高干,袁尚惊恐,投奔他哥袁熙。
曹cao想继续北伐,郭嘉却说应该在河北收拢人心,稳固统治,并养精蓄锐。
过了两年(207年),袁尚和袁熙逃奔乌桓,这时郭嘉又发话了。当时诸将还在说,袁尚、袁熙逃跑了,河北彻底安定了,如果曹cao北伐,刘备来偷袭怎么办?没必要无事生非。但郭嘉却说:“袁绍向来有恩于鲜卑、乌桓,袁尚和袁熙现在投奔乌桓,必会带领乌桓南下夺取失地。以这些胡人的战斗力和兵力,我军恐怕很难应对,到时候恐怕河北将不再是曹公所有。但这些胡人自以为地处偏远,必然没有防备,如果我们突袭他们,一定能一举将他们消灭。刘备这人,曹公不用担心,他寄居在刘表那里,实力不够,他自己想偷袭我们,没有那实力,如果想刘表借兵,刘表是夸夸其谈之人,胸无大志,他不会相信刘备,他会觉得刘备比曹公还危险。现在即便动用全部兵力远征,也不用担心后患了,而且一劳永逸。”
曹cao听完很高兴,立即进兵柳城。曹cao带着郭嘉远征乌桓之时,刘备却认识了诸葛亮,当然诸葛亮是否在郭嘉死后才出山,就难以判断了。曹cao走到蓟县,天气恶劣,郭嘉说应该放弃辎重,走小路偷袭乌桓。正在这时候,田畴投靠曹cao,给曹cao指了路。曹cao随后在白狼山大破阵型不整的乌桓骑兵,张辽将乌桓单于蹋顿斩杀于乱军之中。
河北基本上稳定了,因为张燕在之前已经向曹cao投降,但是张燕不交出兵权,也不肯离开并州。曹cao为了制衡张燕,给中国惹了个大祸,就是把乌桓、鲜卑、匈奴这些人引进并州。张燕的麻烦算是解决了,中国未来却有了极难解决的大麻烦。
郭嘉似乎被使用过度了,他本来身体就不好,曾经他说自己去南方必死,没想到去北方回来也会死,曹cao打完胜仗,想回师的时候,郭嘉病死了,享年38岁。而这时候,诸葛亮和刘备正是聊的热乎的时候。
现在谈谈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官宦子弟,只不过是小官之后,出身不太高贵。他幼年时,他妈死了,随后几年他爸诸葛珪也死了,父母双亡,他只能跟叔父四处奔波。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可惜袁术是伪政府,东汉不可能让他乱抢地盘,东汉派来了朱皓做豫章太守,诸葛玄很快就失业了。随后,诸葛亮和他弟诸葛均只能跟叔父诸葛玄投奔刘表。
诸葛亮他哥诸葛瑾浪迹天涯,后来被孙权看中,去孙权那当官去了,他早年是否跟诸葛亮在一起,不得而知。
诸葛亮17岁时,他叔叔诸葛玄又死了,他只能在隆中种田维生。平常,诸葛亮喜欢读书,而且自视甚高,认为管仲、乐毅都无法与他相比。管仲,善于治国;乐毅,善于打仗。可见诸葛亮自以为才兼文武。然而当时的人重视门第,谁看得起他呢?
诸葛亮想当官,但机会是很有限的,不过诸葛亮也没有放弃。当时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帐下蔡瑁、蒯越、黄祖等人是实力派,有个名士(当时所谓名士,不如说是官二代,因为没有背景,不会有人看得起)名叫黄承彦,他老婆是蔡瑁的姐姐,他老婆的妹妹是刘表的老婆。诸葛亮认识他以后,也许认为一步登天的机会来了,于是跟他女儿黄月英谈起恋爱来,黄月英长得丑,没人待见,诸葛亮又帅又有才华,来追她,她肯定喜欢。黄承彦觉得自己女人有人看得上就不错了,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诸葛亮。
然而,这根本没有影响诸葛亮的前途,刘表跟袁绍一样,甚至比袁绍更势利,根本看不起诸葛亮,诸葛亮郁郁不得志,只能继续回农村种田。
刘备回味他失败的一生,认为是没有军师才会造成他不断被曹cao击败,甚至吕布都能打败他(吕布至少又陈宫),他越想越不顺,于是开始访问人才。那个时代的人很势利,老板喜欢找官宦子弟和名门望族,有能力的人又想找有背景的老板。刘备自称皇家之后,但事实上只是卖草席草鞋的小商小贩出身,没人信他,谁又看得起他呢?
就在诸葛亮和刘备都没人搭理的时候,徐庶等人出现了,徐庶是诸葛亮的朋友,他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想起司马徽也提过诸葛亮,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
我个人认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这么不给面子,那可能性不高,估计是刘备去跟诸葛亮谈了三次,越谈越投机。一个失业青年,架子这么大,老板即便再没实力,也不会这么忍气吞声的。
诸葛亮跟刘备聊天,后来就聊到战略计划隆中对。夺取荆州,联合孙权,再夺取益州,并留下一个大将再荆州,然后等待机会,时机成熟,从益州北伐打关中,荆州北伐打中原,一统天下。
说的很宏观,仿佛一切在掌握之中一样,其实时候看来,影响他计划的不可控因素很多。荆州地处要冲,对孙权威胁尤其大,如果读过晋书和南史,就会发现谁占领这个地方,对建业政府就威胁极大,孙权不是智障,他的部下也不是蠢材,让刘备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而自己随时有被他吞并的危险,他脑子有病?不可能的事。而且,曹cao也知道荆州对他的重要,当年刘邦从益州北伐尚且危害项羽甚大,而如今东西两面都被牵制,一旦大举北伐,曹cao很难应对,后来仅关羽一人北伐,曹cao就险些迁都,曹cao是看得见这一切的,益州地方凶险难打,只能先拿下荆州,拿不下,让孙权拿下,也会减少很多危险(毕竟联合作战并不容易,一次世界大战时就看得出来)。荆州这地方极难守住,隆中对根本很难实行。更何况荆州现在还不是刘备的,刘表集团也根本不相信刘备,刘备很难有机会拿下荆州,说趁曹cao讨伐荆州而夺取荆州,根本是无稽之谈,强敌面前打内战,然后背腹受敌,那死得更快。联合孙权倒是有可能,但外交是建基在厉害关系上的,没有利益,就没有外交,实际上,刘备对孙权可有可无,明智的人会发现,有刘备反而更麻烦。夺取益州,前提是有根据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这样看来,隆中对其实就是画饼,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诸葛亮被刘备起用,但他们现在都还没事做,曹cao消灭袁谭、袁熙、袁尚的消息纷至沓来,刘备听着可能也惊恐万分,知道曹cao迟早会来,坐以待毙的感觉很折磨人。
刘表身体不好,活不了几天了。他儿子刘琦不被看重,很是焦虑,于是给诸葛亮来了个上屋抽梯的计谋,诸葛亮就说学晋文公出走反而能活,刘琦茅塞顿开。刘琦是无能之辈,就一笔带过,不过这倒是诸葛亮第一个计策,算是帮刘备留个后路(也许这才是动机)。
这时,黄祖被东吴攻杀,东吴得到智将甘宁(甘宁谋略不亚于鲁肃,不只是勇将),而曹cao灭了袁绍,有点飘了,写信给孙权,说要跟他一起在他的领土打猎,简直是羞辱加恐吓。刘表不久病逝,谁都看得出来,曹cao要南下了。
刘备谁都不怕,唯独曹cao,曹cao一来,刘备就落荒而逃,诸葛亮也跟着逃跑。刘表的子女则直接投降,刘备压力更大了。我奇怪刘备带着十几万平民干嘛?首先曹cao不会杀这些愚昧的愚民 ;其次带着他们跑不快,他们还没战斗力,又浪费军粮,带着反而是累赘。刘备连自己的妻儿都不管,带着这群人,不合逻辑。当时诸葛亮就在身边,他为什么不跟诸葛亮提点意见?
果然,这群人一打就溃散,刘备如惊弓之鸟,还好,诸葛亮留了个后路给他,江夏。刘备在夏口时,诸葛亮就觉得危在旦夕了,他决定去跟孙权联盟,请兵救援。
诸葛亮去见孙权,其实孙权也有危机感,多个人跟他一起承担压力肯定比自己一个人强,所以跟刘备联盟是基本可行的,毕竟刘备有江夏可以给孙权挡枪。孙权派大将周瑜率军3万,准备联合刘备会战曹cao。
曹cao急功近利,其实当时贾诩说的很清楚:“刘表投降了,只要接管荆州,稳固统治,到时候孙权自己就会投降,而刘备根本不足为虑,即便孙权不投降,从陆路进攻孙权,比从长江水路进攻孙权更容易,我军的长项是陆战,不是水战。”,曹cao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没有听贾诩的。
赤壁一战,曹cao被周瑜火攻,大败(赤壁之战的过程,我就不表了)。
曹cao被打走了,周瑜也损失惨重,刘备轻松接管了荆州,这让孙权很不爽,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这时候,张松来了,来出卖他的老板。刘备于是准备袭取益州,他带着军师庞统,准备行动。乱世没有人情,本来刘备跟刘璋就没啥关系(顶多是远亲),有什么情义可说?刘备消灭刘璋,北方曹cao消灭马腾、马超、韩遂,曹刘暂时无事。
刘备拿下益州,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开始展现。当时刘备首席军师法正(真不是诸葛亮,可见诸葛亮不善于军谋)睚眦必报,谁惹他他杀谁,有人向诸葛亮举报法正,诸葛亮说:“法正对主公很重要,如今外敌如此多,法正要完了,主公南征北战很难成功。”。这是对的,来说是非事便是是非人,法正是刘备重臣,那些刁民恶吏本来就该死。诸葛亮治国,跟曹cao一个思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犯法必严惩,绝不姑息,法律简单明了,没有多余的废话。治理乱世就应该这样,如果来几个律师,再酌情处理,再有点人行贿,国家只会更乱,当时世道已经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还不如就事论事,犯法只看证据,判刑没有人情(除了重要人物,如法正),不听舆论,废话少说,造谣者斩。
法正不是那些混账能比的,之后刘备在汉中之战击毙夏侯渊,又赶走了曹cao,这全是法正的谋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法正很快病死了,刘备痛哭流涕。
不久,关羽北伐,却被孙权暗算,死于吕蒙之手。关羽之死,在于骄傲,也在于帐下无人,他是无法北伐成功的。首先,他孤军深入,兵力又不多,即便活捉于禁,对曹cao也没有太多影响,徐晃和曹cao一来,樊城之围自然会被解除;其次,他动用了荆州主力,守荆州的又是无能奸小,岂能是吕蒙、陆逊的对手?关羽没有智谋!孙权可信吗?他刚刚羞辱孙权是狗(孙权想给儿子娶关羽女儿做媳妇,被关羽骂了),孙权肯定不爽,何况孙权本来就想拿下荆州;吕蒙是何等人,关羽不了解?陆逊是谁,先不调查清楚,就相信他?还有,傅士仁、麋芳是何等奸人,而且跟他关系又差,怎能留他们在后方防守?关羽能力有限,自取灭亡,活该。司马懿等人看得见这点,曹cao也肯定看得见。关羽死后,曹cao不会代孙权背锅,孙权把关羽的头寄给曹cao,曹cao反而安葬,处理得很对。
刘备暴怒,感觉梦想被孙权破灭了,而且又被孙权羞辱,越想越愤怒,于是率军4万东征。诸葛亮明知不可为,却没有劝刘备,只是说法正活着肯定能说动刘备。果然,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损兵折将。我这么看夷陵之战。《孙子》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愤怒的时候,不要决定任何事,那样很容易失败。其次,陆逊兵力比刘备多,陆逊能力也不差。《吴子》说:“见可则进,知难而退。”,刘备应该暂时忍耐,虽然说忍也没用,但至少现在不是收拾孙权的时机。
刘备溃败逃回后,羞愤成病,一年后就病死了。临死前,托孤李严和诸葛亮,顺便跟诸葛亮说马谡这人夸夸其谈不可重用。
刘备一死,南中(云南、贵州)立即暴乱。那地方,汉朝拿下之后一直是羁縻政策,没有实际管控,而诸葛亮担心那些蛮族侵略益州,影响他的北伐梦想,于是不得不南下收拾他们。南中之战,马谡提出了攻心,诸葛亮对马谡刮目相看,忘记了刘备的遗言。南中蛮人愚顽无智,不可能是熟读兵法的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巴不得南中的人有个头领,把那头领打怂了,南中就平了,所以才有七擒孟获。孟获服了,但诸葛亮没有在南中留兵,诸葛亮脑子清醒。首先,蜀汉兵力不多;其次,留在这就得有粮,当地征粮肯定难以办到,屯田政策也很难(还是没兵);再次,留人在那,迟早会有贪官污吏,到时候欺负蛮人,暴乱又会爆发。还是羁縻政策。我个人认为,诸葛亮实力不够,实力够的话,必须得驻军南中,派地方官管理,然后移民去那边居住,慢慢改风易俗,否则那地方迟早还会独立,不可能长治久安,虽然诸葛亮肯定看不到。也许诸葛亮想过,但肯定是办不到的。
过了一年(226年),曹丕病死,他儿子曹睿即位。诸葛亮认为北伐时机到了,而孙权也北伐(一年两次之多,全部战败),于是出兵北伐关中。他让赵云、邓芝出疑兵走斜谷,自己走祁山,可是曹真不是笨蛋,诸葛亮低估了他。南安、天水、安定虽然反叛,但曹真坚守不动,等待援军。曹睿听闻诸葛亮北伐,率大军西镇长安,并派名将张郃援救曹真。张郃是智将,很快发现了诸葛亮的软肋,街亭是诸葛亮的咽喉,于是率军直取街亭。诸葛亮事先想到了,已经派王平和马谡在那防守。不过,诸葛亮高估了马谡,低估了张郃。马谡自认为精通兵法,没有在关隘上阻击张郃,反而上山,想居高临下(他学赵奢?),张郃直接放火烧山,并断掉水源。马谡大败,赵云、邓芝随后也被曹真击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随即失败。诸葛亮杀了马谡 ,并非恼羞成怒,战败就该有人承担责任,而马谡是败因。然而诸葛亮自己也有责任,马谡可以当参谋,不能当大将。
这年冬天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被郝昭阻击于陈仓,诸葛亮不善于攻城,无功而返,曹真派王双来追击,诸葛亮设伏斩杀了王双。第二次也算失败。
诸葛亮三年后(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郭淮来救,诸葛亮亲自出兵建威,威胁郭淮侧翼,郭淮畏惧退兵。第三次北伐规模不大,但算是胜仗。
曹睿看自己老是被揍,很不爽,于是准备大举反击,司马懿从东边出击(出西城),曹真和张郃从北方出击(曹真出斜谷,张郃出子午谷),诸葛亮分兵抵御,幸好连下了三十几天大雨,四川山路泥泞,魏国觉得难以成功,于是撤军了。
有来无往非礼也,同年诸葛亮派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击败费曜和郭淮,不过这次不是他亲自出动,而且是往西走,不算北伐。
231年,诸葛亮知道曹真病重,于是率大军北伐关中,曹睿派司马懿代替曹真抗击诸葛亮,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败,诸葛亮先击败司马懿,司马懿又击败诸葛亮,但双方没有什么损失,之后诸葛亮因粮尽退兵,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被诸葛亮在木门设伏,膝盖中箭失血过多而死。第四次北伐失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软肋:第一是不敢攻城;第二是粮草不够。
诸葛亮三年后,发动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声势浩大,而且准备了很久,东边孙权也大举响应。司马懿这次却选择了坚守,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对了几招,没有交上火,双方就开始对垒了。司马懿都知道对方的能力,所以不敢轻易野战,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能力,所以不敢轻易攻城。诸葛亮着急,于是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司马懿故意假装生气,向曹睿请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战又能拖延时间,又能得到曹睿批准不战,何乐而不为。毕竟曹睿知道,对诸葛亮最好采用守势,诸葛亮拿不下关中,打他反而损兵折将。
这时,诸葛亮身体不好的事又被司马懿问出来,司马懿更认准一点,只要拖,诸葛亮迟早会死。不爱惜身体,成不了大事,这件事司马懿认识得很清楚。
诸葛亮身体越来越差,不久就病死了。诸葛亮病死后撤军,司马懿亲自追击,司马懿并不知道诸葛亮已死,他看见杨仪反击,于是就停止追击。司马懿可知道王双和张郃的结局,他本来就只是想把蜀军赶走,并不想全歼他们,而且他不知道诸葛亮已死。等他看到诸葛亮军营,发现诸葛亮的兵书和粮草全都留下,于是认为诸葛亮已死,并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别人问为什么,司马懿说:“把内脏扔下的人能活吗?”。可是这件事后来反而成为笑谈,说司马懿怕诸葛亮,诸葛亮死了都能吓走司马懿,只能说那些人无知了,诸葛亮是名将,善于在山地设伏,司马懿谨慎,如果诸葛亮活着,司马懿追击很难逃脱,再说,诸葛亮死了,司马懿怎能迅速知道?无智之人,往往喜欢戏谑他人,换他们去打诸葛亮,早被杀了。
郭嘉和诸葛亮的故事说完了,两人没有交集。
现在先分析下两人的优缺点。
郭嘉属于冒险主义者,考虑问题周到,但一旦有机会,立即行动;诸葛亮性格谨慎,没有绝对把握,他绝不行动。
郭嘉重视眼前;而诸葛亮喜欢考虑长远。
郭嘉善于研究对方心理,机谋决断非常厉害,这点诸葛亮无法跟郭嘉相比,论到机谋,诸葛亮甚至不如荀攸和贾诩。
郭嘉很得曹cao信任,是王佐之才,绝对的军师;而诸葛亮更善于独当一面,并不善于做高级参谋。
郭嘉并没有亲自带过兵,不能算名将;而诸葛亮打仗很厉害,是三国一流名将,攻城也许不行(曹cao、司马懿和乐进才是攻城高手),但野战是司马懿、曹真、郭淮、张郃都畏惧的人物。
现在说到主题,诸葛亮真的怕郭嘉吗?
我想不是,诸葛亮没机会对上郭嘉,确实是天意的捉弄,郭嘉并不想死这么早,而诸葛亮也不想这么晚出山。不过说真的,如果郭嘉再多活五年,也许就没有诸葛亮表现机会了,如果郭嘉跟曹cao一起南下,肯定提的意见跟贾诩一样,曹cao不咋听贾诩的,但对郭嘉言听计从,一旦曹cao坐稳荆州,刘备联合孙权也失去意义,那时候,周瑜也打不赢曹cao了。大家也许想看郭嘉跟诸葛亮会战,像诸葛亮跟司马懿会战一样。说实在的,这不可能。郭嘉喜欢当参谋,不喜欢当大将,否则曹cao肯定给他机会,而且郭嘉当参谋更适合他,曹cao的崛起是从启用郭嘉开始的,而他的第一次决定性失败,也是在郭嘉死后。即便诸葛亮真的跟郭嘉会战,估计跟司马懿对诸葛亮一样,互有胜败。郭嘉喜欢冒险,有机会就直接行动,而诸葛亮几乎不给对手任何机会,郭嘉没机会,自然双方只能对垒,拖来拖去,看谁身体不好(他俩身体都不咋地,郭嘉更差),最后郭嘉病死,诸葛亮胜利。
无论如何,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的风云人物。郭嘉是奇佐,帮助曹cao崛起称霸;诸葛亮是全才,又写兵书、又预言、又发明、又治理蜀国、又野战,没有他,蜀汉早就完蛋了。论谋略,郭嘉见长;论全能,诸葛亮三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