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心想事成是美好的祝愿,也是每个人想拥有的梦想。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心想事成确实存在,而且可以得到证明。他们认为,心想事成就是我们的社会信念在起作用,它们会改变现实。
下面,我们看看,心想事成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的社会信念和判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动,并以此有助于生成它们自己的现实。当观念引导我们以证实自己的方式行动时,这就成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所说的自我实现预言。
1.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就是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默顿指出,如果人们相信银行即将倒闭,纷纷排队去提款,他们错误的直觉便可以创造出事实。如果人们相信股票会上涨,那么它们可能真的会上涨。例如,股市的自我实现心理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表现到了极点,此时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下跌了20%。在这个大跌的过程中,媒体和各种谣言比较关注对这一坏消息的解释。一旦报道出来,解释性的新闻故事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人们的预期,使正在下降的价格跌得更低。当然这个过程也可能完全反过来,即在股票上涨时进一步强化这一好消息。
2.教师期望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等人在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这种因教师暗含期待而发生的效应叫教师期望效应。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而罗森塔尔根据古希腊神话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研究发现,老师对那些“潜能较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微笑和点头,还有可能花更多的时间教导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更多地对他们家访,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回答问题,这些都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教师期望效应会发生。
3.自我实现预言在现实中的作用
虽然教师期望效应是相当准确的,但这种效应的可推广度值得商榷。换句话说,我们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我们的期望吗?答案是,有时自我实现预言确实会起作用。
比如,自我实现预言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有时候,我们对那些我们对其怀有消极预期的人,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我们预期的结果,这有助于我们分清哪些人和自己不是一类,不会成为朋友,避免浪费时间。
在情侣的关系中,自我实现预言也会起作用。当伴侣理想化对方是更容易保持亲密关系;或者当约会中,情侣之间处理争执时,充满希望的乐天派和他们的伴侣倾向于认为双方都在做有建设性的努力。和那些持有更为悲观预期的人相比,他们会感觉到更多的相互支持,对争端处理结果的满意度也跟高。
这里要说明的还有一种现象,叫做行为确证。马克·斯奈德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揭示出,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种信念,这种现象叫做行为确证。
斯奈德等人让男学生与他们认为有吸引力和没有吸引力的女性通电话(通过给他们呈现一张图片)。根据对通话过程中女性声音的分析发现,相比被假想为无吸引力的女性,被假想为有吸引力的女性与男学生交谈时要热情的多。男性的错误信念会引导他们的行动,进而导致女性证实了他们认为魅力的女人会悦人心意的刻板印象,从而成为自我实现的语言。
例如,你认为同事甲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即错误的社会信念),于是你平时很少跟甲打交道,更多地和他人交往,这使得甲感觉到了孤独,甚至觉得你在孤立他。这样,当你在时,甲可能“很少跟人说话”,“经常自己一人做事”,“不合群”(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最后你更加认定“甲性格孤僻”。
因此,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发挥“心想事成”的功效。对于孩子,我们要多多关注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活动,这样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优点且自信的孩子;对于婚姻,我们要彼此包容,相互理解,且对婚姻充满希望,积极建设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对于工作,我们要主动认真,让自己充满活力;对于自我,我们更应多多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发挥“心想事成”的功效。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文/阿唐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