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的时候,阿羊发了个消息给我,问我何时去找她玩,并告诉我她快要搬家了。
接到消息时我有些惊讶,阿羊是我的初中同学,但毕业后她搬了家,一直跟我住在不同的城市。
阿羊说我们已经快两年没见了,我一怔,没想到那么久了。
回想上次见面似乎是她专程回来找我玩。从上一次见面到现在,其实我一直有提过想去她的城市,平时聊天她也会问我什么时候去。
但碍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去。而现在,她打算搬到更远的地方去了,以后能见面的机会变得更少了。
我有些愧疚,我们经常答应了很多人的约定,有些是客套、也有些是真的想见,但最后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泡汤。我们每一次说的“下次见”,其实连我们都不知道会在多久以后。
小的时候,我特别害怕离别。
以前,我们都会和住得近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但由于上学的缘故,我们大多相约于假期。一到假期我们就会聚集在一块儿玩耍,一开学便会分开。
那时我有个特别要好的小伙伴,我们经常在假期里一起玩耍,但有一个暑假,我连续几天没见到她下来。我只好跑去她们家问左邻右舍,才知道在那个学期,她就已经搬家了。
我们甚至来不及说好“下次见”,我就与她失去了音信。小时候害怕离别,是因为怕“再见”便是再也不见。
02
现在的我们,其实随时都可以联系身边的人,发个消息就能联系上对方,但我们还是很难赴约。其实是因为赴约是需要”成本”的,它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
我有一个师姐阿M,她在她的部门里是“迷”一样的存在,一年的部门聚会她从未现过身,偶尔参加部门会议还被当成外人不让进。
可也是师姐阿M,专注于他们网媒部一个即将废掉的公众号,产出了几篇高阅读量的文章,重新引起了学校的学生关注,成功救活了公众号。
在别人纠结聚会玩什么的时候,师姐在用心产文。最后年度总结大会的时候,师姐榜上有名,大家终于认识了 “来无影去无踪”的她。
我所知道的师姐,其实是个“多重身份”的人,除去干部这一身份,她是班委、也是实习生。平日里的她有许多工作要做,很少有时间去赴约。
时间是固定的,当我们手头上有很多事要做时,只好去舍弃一些约定。
我记得每逢毕业的时候,我们总会依依不舍,和大家说好有机会一起出来玩。
但到了真正要赴约时,大家都有各种没空的理由,最终没几个人能到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考虑对方那个人值不值得你花费这么多时间与精力。
我的朋友小C说,如果对方是你怎样都想见的人,无论耗费多少时间、精力都会去见的。
这句话确实很符合小C最近的状态,小C最近恋爱了。
小C和男友在不同的城市念书,从他的城市过来有接近3小时的车程。
但他们仍然坚持每周见一次面,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去到对方的城市,哪怕只为一起吃顿饭。
有的时候不是不想见,而是也许这个约不够重要,不值得我们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03
但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会错过很多赴约机会。然后慢慢地,与很多人也失去了联系。
前不久在文摘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感情变淡的方式很容易,只要不联系就好了。”
我们与每个人之间都有个纽带,我们靠相互联系来维持感情。
如果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失约,那我们最终都会慢慢失去这种联系。
也许是这种“失联”的恐慌,我和好友小C会固定时间见面,哪怕再忙,也会约出来喝杯茶,聊聊最近各自发生的事。
像是一种仪式感,是我们友谊联系的保鲜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们能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以前看过一个TED的演讲,里面的人说我们的人生其实用一张A4纸就能画完。
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你只需在纸上画一个30x30的表格,然后每过一个月就在上面打个勾,你就能发现你已经失去了多少个格子、以及还剩下多少。
自从在外面上大学以后,我回家的次数便不多,有时还因各种事的耽搁,拿去见亲人、朋友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其实我们的时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多,除去工作、独处的时间,我们能用来赴约的时间非常少。
但相识本不易,前世无数的回眸才换来我们与身边人的羁绊。如果可以,尽量赴约、准时赴约。
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时光,更要珍惜与你见面的人。
因为只有他们,才愿意耗费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与你相见。
文/咕咚
“明天是我与学校赴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