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发烧友,很多人肯定又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了小米,但是今天贝壳大叔想说的只是“发烧友”。所谓发烧友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对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有着深刻的认知且充满着狂热乃至几近疯狂喜爱的人。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因为经济、生活、等等原因被紧紧的束缚,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这是一种创造力的浪费,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抹杀,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进步。
我相信好的创意都来源于生活
抛开其他我们只谈产品,一款好的产品以服务受众用户为导向,为用户提供价值且不断追求完美,一切的导向均来自于用户。然而如今不管是硬件上的设计还是软件上的设计却一直差强人意,以至于每当有产品做出一些功能上的个性化设计往往都可以在行业里引发一次改革的浪潮,但不幸的是市场用户与生产企业的反射弧太长了!产品的完善速度显然太慢了,不管是传统的硬件还是软件都太需要贴近用户,太需要更多好的创意了。
而这些创意的制造者往往都来源于产品的“使用者”(变态的使用者),他们对于产品有着严格的“苛求”,冷静而客观,并不会因为某些产品的“情怀”而盲从跟风,影响自我的判断。他们就是“发烧友”,当然你也可以叫他们意见领袖。
行业发烧友的商业价值
在谈论发烧友价值之前,先要将发烧友与粉丝做区分。
提到粉丝可能就不陌生了,果粉、米粉、“玉米”、“钢丝”等等这些都是特定粉丝的称位,粉丝的特性很明显,以情感为导向而进行行为支配的,单纯的热爱多于理性。如果做个比喻的话,粉丝像流水,让产品的生态鲜活起来(被很多营销界的达人说成了“口碑传播”,然并不是),但是引领行业走向的却并不是他们,而是本文要说的“发烧友”,他们才是行业坚挺的沟壑,引导着大众的“喜好”,因为他们讲客观、够专业、有想法、甘付出。
说到这里“行业发烧友”的商业价值也在就逐渐展现出来了:
1.他们推进了产品的完善进度
曾经“某力神”有句广告语是这样说的:谁用谁知道。产品好坏用户显然是最后发言权的,但是用户层级的不同对产品的反应不同。三流的用户无感,只在产品二次改版发行用完以后感叹确实比以前好了;二流的用户吐槽,只知道自己的用的产品哪里不方便(垃圾)却并不会想着改变;但是一流的用户想办法,他们不仅知道自己所用产品的优略势,还会与其他产品作比较综合考量,并进行尝试与改变。曾经的刷机小王子ROT大神们,农民发明家们都是这种人物的代表(当然你也可以管他们叫做手艺人),他们就是“发烧友”,可以通过产品体验的反馈,加快产品完善进度的人。
2.他们快速传播着产品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产生了大爆炸,我们大也不是仅仅通过传统媒体与外界进行互联,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每天有海量的信息展现在我们眼前,然后我们的时间却很有限,这就导致了信息的摘取,而“行业发烧友”做为行业的意见领袖,不仅在平日里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并非刻意的想大众或者“粉丝”传达着“最权威”的行业信息,并且严重的干预着用户的消费抉择。“哪款产品性价比高、哪款性能更好等等”。回想一下你开始是如何知道小米性价比高的?因为你同学买了或是你同学说的?你同学懂手机吗?不懂他是听谁说的?刨根问题寻其根本,后来你发现了一个叫做米UI的乱弹。如此一来,“大楚兴陈胜王”的典故就不言而喻了。
3.他们引导着大众的价值取向
曾经有篇新闻报道了一个发生在海滩上关于裸泳的故事,这个海滩是个旅行的圣地,本土的人民不多但是游客络绎不绝,本地人有一个奇怪习惯就是喜欢裸泳,每天都在海边赤裸这身子晒太阳,不管是男的女的。当游客们到了这里后竟然也跟着脱光衣服开始裸泳,从无例外。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大众竟然被以小波人的习惯感染,价值观发生了改观,而这也正是“行业发烧友”的商业价值。关于人们对于美与丑的界定,对于市场潮流的追赶,都是这个道理。发烧友本身就蕴藏上商业的推动力。
4.他们具备创造情怀品牌基因
是的,每一个发烧友都是有情怀的,他们经常被说成"产品界"的处女座,你不会理解一个农民发明家,为了让农民的劳作更加简便,而痛下决心改良一个施肥机、一个打粒机的执着吧;你没有见过一个父亲为了因为孩子纸尿裤出了问题,之后痛下决心要投身孕婴市场让所有的宝宝有个舒适的童年的情景吧;这就是“发烧友们”的情怀,因为痛过、因为热爱,所以我们要燃烧了。清华亦是品牌。
这是手艺人的时代?没错;这是自媒体人的时代?也没错;但这更是发烧友们的时代!分销是“发烧友们”崭露头角的开始,分发平台是过程,而品牌众创即将是他们的未来!
做爱做的事,创想创的品牌,未来行业一定会听到更多“发烧友”的声音。小而美的“乔帮主”也许在即将在“贝壳湾”批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