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上班族的朋友圈,不难发现,总是会有人反问自己“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实累的又何止是上班族4,每个人似乎都是如此。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前一天晚上在酒吧拿着酒瓶大喊“累死了”要辞职的人,第二天保准会乖乖的坐在办公室里。
每当这种时候,你不妨泡一杯茶,静心想想,也许你会发现,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些累真的是自找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毕业一年多,在一家商贸公司做行政,收入不算高,但是作为刚毕业的人来说,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之外,还略有结余,确实已经不容易了。
在我的印象里,从大学开始,她一直是一个很有目标的人,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大学时候,其他女生都忙着秀恩爱,晒化妆品的时候,她还是一如既往读书复习,一步步的按照自己的规划前行着。大一通过四六级,大二考驾照,大三又考了几本证书,大四实习,写论文。我们权且不说,考这样那样的证书,究竟有多大作用,不过,一个一直能严格自律的人,这肯定是值得学习的。
碰巧的是,毕业后我们都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平时少不了在一起吃个饭,自然关系要好一些。
有天,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接到她的电话说,她说想去买辆车。我当时就愣住了,我知道,按照她的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无压力的供养一辆车。
“怎么突然间想买车了”我问。
“没、没什么……就觉得有车上下班方便些,而且现在只需要30%首付,没有利息。”
“公交车站不就在你家楼下么?”
她没再说话。从她有些凌乱的回答里,我已经大概猜出原因,无非是看着周围的同事,都开车上下班,自己挤公交,心里有落差罢了。其实,不仅是她,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想法。
在折腾了两个星期以后,选定了一辆15万元的现代车。在交首付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她表情当中的那一点不自在。连首付带购置税保险,一下子支出了6万多块钱,想必大部分上班族都会心疼。
从此,她也成了有车一族,在这个城市中。
半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大概十二点多。刚准备休息的我,又接到了她的电话。
“喂,怎么了?”
“你能借我2000块钱么,我明天要还月供了,但手上钱不够了。”
“行,我明天一早给你送过去可以吗?”
第二天一早,我赶忙取了3000块钱,打了计程车往她的公司去。
“不好意思,下个月发了工资,我就还给你。”
“没事,先把月供还上再说吧。”
走出她们公司,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了。因为,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和别人比较,可是,人与人之间,真的能比吗?
后来她找了一份兼职,到一家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基本上可以解决汽车的月供问题了。可从此,在她的脸上也少了一份阳光,多了几分沧桑。
为什么她在学校能够自律,到了社会,便无法自持了呢?原因很简单,学生时代的她,没有创造的能力,所有的支出基本源自于父母,而到了工作单位,她有了创造的能力,因此,内心的欲望不断升级。
《荀子•修身》中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大概的意思是说:君子可以控制对物质的追求,小人只能被物质所左右。把役于物的人都视为小人,我觉得不妥。她一没偷,二没抢,三没有坑蒙拐骗,靠自己的辛苦去获取物质财富,一点错都没有。只是,凡事还要考虑得失,为了物质失去快乐,得不偿失。
像我这个朋友一样的人,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说我们都一样,或多或少,都会有着盲从的心理,然后给你带来不必要的压力。难道住不起大房子,开不上车的生活,就是失败的?未必。
开着几十万的大奔,你一样会为马路上不小心的剐蹭心烦,会为莫名其妙出现在挡风玻璃上的罚单闹心。当你眼看着目的地就在100之外,而你却被挤在车流当中动弹不得,你也一定会窝火。
所以,每当你觉得很累的时候,不妨回头想想荀子这句话。
心的劳累,往往比身体的劳累更加的痛苦。如何释放劳累的心,从佛家的立场来看,那就是一个字“空”。在《心经》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句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当中的“色”实际上也就是荀子所说的“物”。
那么应当怎么理解呢。不妨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我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随着物质的丰盈,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出行有了公交车,于是我们懒得步行,公交车拥挤了,为了有辆自己的车,我们又更加辛劳的创造财富。最后发现,我们的健康被忽略了,然后花钱上健身房。
最后,我们惊奇的发现,无论我们如何辛苦,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消耗的速度也就越快,很难有剩余。你的心更累了。
实际上,要让我们自己不那么累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役物”,就是“空”,就是合理的控制欲望。可惜,这些道理懂的人太多,做到的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