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过银行体系,调控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怎么调控呢?国家通过央行发行货币,然后再经过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进行吸储、房贷,进行信用创造。如果把经济体看作一个农田的话,银行体系就像一个巨型的水利工程。在这里,央行就是那个巨大的水库,它发行的法定货币就是水库里的水。商业银行就是中途大大小小的送水站,直接影响着社会上的信贷规模和经济冷热。而在这个水利工程里,有两个巨大的水利闸门,一个叫存款准备金率,一个叫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如果把这两个闸门拧大一点点,或者拧小一点点,都会马上让我们感觉到,钱多了或者是钱少了。
存款准备金
银行赚钱就是通过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来实现的。但是银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贷出去,因为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储户有提现的需求,所以银行必须留存一小部分钱出来应付储户的提现需求,这部分钱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这个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就像控制水库的闸门一样,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而且更让你想不到的是,通过银行体系的循环,存款准备金有一个放大器的作用。
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来好好讲讲这个放大器,通过这个例子,你将会更深刻的理解金融市场上的一些专用名词。假设课堂上,让一个学生代表央行,其他几个学生代表商业银行和储户。央行规定:所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是10%,就是说银行每收到一笔存款,就要把这笔钱的10%留存下来,不能贷出去。现在假设央行发行了100元给其中一个储户,储户把这100元钱存到了商业银行中。银行就必须留10元钱出来,而剩下的那90块钱就可以全部贷出去了。假设有个同学拿到了这90元的贷款,这个同学也不可能一直自己存着这90元钱,所以他也会把这90元钱存到商业银行中。那么和上一次一样,商业银行必须把这笔钱的10%留下来作为存款准备金,也就是9元钱,剩下的81元钱,可以继续全部贷出去。然后这个过程就可以一直循环持续下去。假设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按照10%的存款准备金率留存现金,最后我们社会上流通的钱有多少呢?
答案是:100乘以10%的倒数,也就是100乘以10,即1000元。其中100元就是基础货币(M),1000元就是广义货币(M2),而央行通过发行基础货币,在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通过商业银行体系,就可以扩张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而且通过上面的公式你应该能够明白了,存款准备金率只要稍微变动,对广义货币的量影响是非常大的。你可以自己算算,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20%,广义货币的量是多少,而存款准备金率是5%,广义货币量又是多少。
所以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改变货币扩张的倍数,社会上的钱会成倍地变多或变少。但是刚刚我们的例子其实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现实社会中,情况要更复杂。比如说银行放贷的意愿,我们个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都会影响到货币扩张的机制。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通过调整资金的价格,调整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基准利率就是一个市场上利率的风向标。各个金融机构,都根据这个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就像上面说的,银行体系像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货币资金在里面就是水,那基准利率就是用水的价格。如果水的价格上去了,水太贵了地都交不起,种地的人就会宁可让地荒着。要是水的价格很便宜,农民可能就愿意多开垦一些荒地,多种一些庄家。因此,通过这个例子的描述,您也许就能够明白,政府如果担心经济过热的话,就会加息,也就是通过提高利率进行收缩。如果经济很萧条,就会降息进行信贷规模的扩张。
但是,利率调整的幅度大小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因为金融市场的规模很大,如果加息或降息过猛,就会造成经济的剧烈震荡。比如1994年的时候,中国快速并且大规模的调整基准利率,结果导致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硬着陆。如果年长的读者应该还有印象,那时候尤其是1994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大干快上,各地投资纷纷上马,经济局面很快就达到了过热的局面。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4%,这已经接近恶性通胀的水平了。那时候老百姓疯狂地兑外汇、囤积商品,把市场里的大米、油菜都抢购一空。就在这个时候,央行加息了。而且是把国家贷款的基准利率从8%提高到了13.5%,这就相当于提高了70%。
本来经济就过热了,你又泼了一把这么凉的水,效果可想而知。企业不愿意贷款了,即使是开工的项目,宁可烂尾也不想继续干下去了。银行也不愿意贷款了,因为贷出去也收不回来。不到两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就一片狼藉,最有名的就是当时的海南了,随处可见烂尾楼。所以说,加息是可以调节经济过热的,但是过头了就会导致“水”太少,引起经济的严重旱灾。
从对基金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介绍,您就应该能够听明白金融新闻里降准和降息是什么意思了。而且我相信您也能够看出来,国家的调控虽然是宏观的,但最后肯定会实实在在的影响我们手里钱的多少和价格。我是徐建航,这是我写的第87篇文章,欢迎你加入007社群,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