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书】《贫穷的本质》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贫穷的本质》,副标题是: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和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建了Abdul Latif 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并因其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是什么导致了贫穷?

在阿比吉特和埃斯特之前,很多经济学家都对此有过论述,普通人如你我大概也能说上一两点导致贫穷的“关键因素”来。

但事实究竟如何?要想取得进展,《贫穷的本质》作者认为必须“花点儿时间真正去了解他们(穷人)的生活,他们花了15年,深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对包括饥饿、疾病、教育、人口、保险、贷款、储蓄、创业在内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实验考察,针对一个个特定的具体问题,展示了穷人真实的决策场景,阐述了如何找出难点并攻克这些难点的方法。

这些真实的实验结果,很多与我们的认知相悖,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迷惑不解。

不管是对个人、组织、还是政府,本书都能开启一个看待并解决贫穷问题的新视角。


下面,我们着重从对个人的角度,分三个部分来向你讲述这本书的要点,一起寻找贫穷问题的答案。


一、哪些才是真正的贫穷陷阱?

粮食是吗?疾病是吗?教育是吗?人口是吗?让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是粮食问题。

关于贫穷陷阱,人们有很多预设,饥饿可能是其中影响最广的一个。穷人基本被定义为吃不饱饭的人。因此,粮食援助也成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

如果穷人真的吃不饱饭,那么只要有多一点钱,穷人就应该更多地购入粮食。但《贫穷的本质》作者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穷人有了补助或者其他情况能多买一些食物时,他们并没有更多地购入主食,而是会买一些口味更好、价钱更高的食品,比如糖,或者虾和肉。除了一些极端的灾难情况之外,饥饿问题似乎并不存在。也许是因为卫生条件的改善、腹泻等疾病的减少,也许是因为交通改善、机器普及、需要重体力劳动的情况减少了,卡路里的流失也减少了。总之,有很多数据表明,全球饥饿的程度都在降低。

那是不是贫穷陷阱就跟食物没关系了呢?也不是。

作者指出,对儿童及孕妇的直接营养投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回报。如果孩子在子宫内或童年早期吸收了充足的营养,那么他/她以后每年都会挣到更多的钱。这些营养包括铁、碘等各种微量元素、抗蠕虫预防等。

因此,粮食的短缺(缺少卡路里)并非贫穷陷阱,缺少营养才是。


再来看看疾病的问题。

全世界每年有150万儿童死于痢疾,其中大多数是南亚及非洲地区的贫穷儿童。

在科特迪瓦或赞比亚这样的国家,受疟疾影响的人口占50%或以上。一项研究表明,与患过疟疾的儿童相比,未患过疟疾的儿童长大后每年的收入要多50%。也就是说,预防疟疾的经济回报会非常高。

作者针对18个国家的研究数据表明,很多国家的穷人会将自己手中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在遇上严重的健康问题时,贫穷家庭会节衣缩食、卖掉资产或借高利贷。

健康陷阱确实是一种贫穷陷阱。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么,实施针对性的医疗援助是不是就能摆脱贫穷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很多医疗援助收效甚微。为什么会没有效果呢?直白地说,是因为很多时候穷人并没有“照做”。

穷人为什么不按照我们建议的去做?这也是本书阐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将在第二部分去展开具体讨论。


接下来看教育的问题。

直观上看,穷人的孩子更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不管是因为家里没有能力让他们上学,还是因为家人根本就不想让他们上学。但这种教育的缺乏是否就会导致与贫穷的恶性循环呢?

在作者的调查中,至少在9个贫穷国家中,即使那些极为贫穷的人(每天生活不足99美分的人),其子女入学率也在80%以上。这个值不能说低了。教育的普及好像也没有为这些国家走出贫穷起到什么作用。再比如,在印度进行的一项测试,7~14岁年龄组中接近35%的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段落(一年级水平),几乎60%的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故事(二年级)。只有30%的孩子会做二年级水平的基本除法数学题。而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在自家摊位里帮忙的孩子,却能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做一些更复杂的计算。学校好像比没有学校更加失败。

教育的贫穷陷阱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就如粮食陷阱一样,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穷人实际上并不缺乏这些东西,或者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没有太多实际作用?

这个疑问,也是《贫穷的本质》一书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可以明确的是,作者认为,教育的贫穷陷阱确实存在。一项针对印度尼西亚总统特别基金计划(这是一个大规模修建学校的计划)的评估显示,在建立了更多学校的地区,相对于年长的一代(他们的年龄已使他们错失到新建学校上学的机会),年轻人(可以受益于新建学校)的收入要高得多。研究总结出,因新学校的建立而每多接受一年小学教育的人,其收入将提高约8%。这一针对教育回报的估算,也与美国的普遍情况十分类似。

但为什么教育在其他例子中会显得如此无用?这中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将在第二部分探讨落入教育的贫穷陷阱更深层次的原因。

 

最后来看看人口的问题。

贫穷似乎与高生育率有关。比如,埃塞俄比亚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生育子女数为6.12个,而美国仅为2.05。埃塞俄比亚贫穷程度是美国的51倍。

那么想要解决贫穷问题就应该控制人口?这个问题似是而非。

先来看一个假设:家庭人口的增加是否会导致给孩子人力投资的减少?逻辑上看似乎应该是这样。但作者的实证研究却告诉我们:尚无有力证据表明更大的家庭会对孩子不利。家庭大小并不会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的观念才会。而关于人口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人类史上的大多数时期,人口越多的地区或国家往往发展得比其他地区快。

人口陷阱并不经得起推敲。因为,事实上,并不是高生育率导致了贫穷,而是贫穷引起了高生育率。作者指出,穷人并不比富人更缺少有效的避孕措施,生很多孩子,这实际上是他们主动的,是穷人自己选择的结果。穷人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同样,答案在第二部分揭晓。


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缺乏营养、疾病和缺乏教育,会形成贫穷陷阱,但饥饿和人口却不是。区分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应该从哪些方向上去使劲。



二、穷人是如何落入这些贫穷陷阱的?


首先看营养的陷阱。这可能只是因为穷人还没意识到自己应该补充这些铁、碘等各种微量元素。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具体的食物而非成分上。另外,微量元素在理解上和食物供应普及上都更有门槛。但可喜的是,这些问题看起来都相对容易解决。


接下来看医疗的贫穷陷阱。

之前提到,很多对穷人的医疗援助都收效甚微。

比如,导致大量贫穷地区儿童死亡的痢疾,这其实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用消毒剂净化水源,用糖和盐(口服补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治疗,就能挽救大多数儿童的生命。以消毒剂为例,在赞比亚,由于国际人口服务组织(PSI,一家专门在全球以补贴价格销售消毒剂的大型组织)的努力,一个家庭花800克瓦查就可以买一瓶可用一个月的消毒剂,已经非常便宜。(一般家庭每周会花掉约4800克瓦查用于购买食用油。)然而,即使在大力推广的情况下,就算差不多全部的穷人都知道消毒剂的好处,在赞比亚实际使用消毒剂进行水处理的人也只有10%。在实验中,即使这一价格降到300克瓦查,也仍有四分之一的人不愿意购买。

再比如,穷人可以开始接种疫苗,却不能完成整个流程:在乌代布尔,77%的儿童都首次接受了疫苗接种,但能完成全部5次接种的却不足38%。

又比如,穷人治病喜欢找私人医生,而不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医生和护士。作者针对18个国家的研究数据表明,很多国家的穷人会将自己手中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但这些钱,更多地流向了众多无资质的私人医生、过度的不必要的药物,和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

穷人行事为何如此奇怪?难道真是他们愚昧又固执到朽木不可雕?原因当然没那么简单。

先说往水中加消毒剂的事。穷人为什么不愿意用消毒剂呢?原来,这件事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太麻烦。消毒剂不是买完就完了,需要每个人每一次在喝水之前,量好适量的消毒剂,滴入水中。我想换做是我们,也大概率做不到。为此,研究人员想了个办法:提供一种叫做“转一圈”的免费释氯器,安装在村庄的水井旁,每个人在这取水后,释氯器的把手转一圈就会释放适量的消毒剂。就因为这一个小动作,消毒剂的使用问题迎刃而解。

再比如,疫苗的接种。大部分人没法完成全部的接种流程,可能是因为拖延,或者说当前与未来的“时间矛盾”。这件事的收益虽然很诱人,但它发生在长远的未来,而我现在就要付出时间和损失舒适感(比如大老远跑过去,打疫苗时还要排队)。这不止是穷人的困扰,我们很多人年复一年地制定健身目标,却从来没有执行,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看看,穷人为什么更愿意花大笔的钱看没有资质的私人医生?因为他们对公立医院并不信任。如果一家医院在56%的时间里都处于关闭状态,而你根本不确定你今天过去会不会白跑一趟,相信你也会尽量避免到这里就医。而很多贫穷国家的公立医院正是这种状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难改变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很多国家的穷人似乎都认为,将药物直接输送至血液是很重要的,因此,他们都愿意输液。但如果一个病人因为痢疾去看病,公立医院的医生会按规定只给他开便宜的口服补液,而不是打一针抗生素。穷人会深深怀疑公立医院的治疗效果。要改变穷人这种对打针吃抗生素的执拗非常困难。如果想要说清楚输液相关的理论,就需要了解身体是怎样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的,针头为什么要进行高温消毒,换句话说,至少要具备高中水平的生理知识。但那些极度贫穷的人中,又有多少能达到这个水平。了解健康知识本身就是很难的,而当知识与自己的感觉、习惯冲突时,改变就更难了

所以,总的来说,穷人会落入医疗的贫穷陷阱,是因为:在预防方面,他们嫌麻烦,喜欢拖延(当眼前的行为只在未来产生收益时);而在治疗方面,了解医疗知识本身就是困难的

看看这些原因,这其实并非穷人独有的问题,这是所有普通人都可能会犯的。只是穷人处于一个比我们需要更多选择和判断的环境罢了。我们之所以没有感染痢疾的风险,那是因为我们的市政系统已经帮我们做好了这一切,我们只是直接接受了社会体系的福利。我们也不需要思考是不是要花时间去如期打下一针疫苗,因为如果我们不去打,孩子就没法入学,医疗制度为我们做好了决定。


再来看教育的贫穷陷阱。

首先,为什么教育会显得无用?

与医疗问题类似,教育也存在着高缺勤率的问题。比如世界银行在2002~2003年的世界缺席调查发现,在孟加拉、厄瓜多尔、印度、印尼、秘鲁及乌干达,公立学校的教师平均每5天就会缺席1天。

教师积极性和责任感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小方面,教育还面临着更深层更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显得“失败”。

作者指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作用就是保证学生顺利进入下几个学年或大学学习。整个教育体系都寄希望于孩子毕业考试的成功,所以,教师和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培养能通过艰难考试的最优秀的学生。但这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因为他们失去了用自己的进度牢固掌握基本技能的机会。当大部分学生被赋予不恰当的期待,与那些少数“精英”学生被放在一起比较,学生和教育本身都显得“失败”了。这种把所有学生放在精英标尺下的错误理念,让教育本身变成了一个陷阱。在印度的孟买和巴罗达实行的“儿童之友”计划显示,当教育者关注到每个孩子具体的弱点时,教育效果就会成倍增加。在肯尼亚的一项通过对课程和学生进行分组的研究也发现,当孩子们被以知识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每一知识水平的孩子都会取得进步,而且这种效果是持久的:到三年级期末时,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被追踪的学生,成绩一直领先于未被追踪的。当教育能够因材施教,而不再要求只输出精英时,教育的效果就能显现

但为什么穷人会落入这种“只有精英才有希望”的教育陷阱里呢?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关于教育收益的S曲线。这条曲线来源于家长们的“认知”:认为前面几年的教育收益要比以后的教育收益少得多。比如,马达加斯加的家长们认为,每一年的小学教育会使一个孩子增收6%,初中教育增收12%,而高中教育增收20%。

但实际上,家长认知里的这条S曲线并不存在。真实的情况是,每一年的教育都会按比例或多或少地增加收入。但家长们并不知道。错误的S曲线认知直接影响了穷人对待教育的态度和决策。“只有精英才有希望”的观念就是其中之一。而当穷人没法让所有孩子都去上学时,他们就有可能选出最有“前途“的那一个,孤注一掷希望他考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而剥夺其他孩子读小学的权力。

总的来说,穷人会落入教育的贫穷陷阱,除了教育体制本身的高缺勤率和缺乏因材施教以外,更是因为对教育收益存在S曲线的错误认知


另外,即使没有营养、医疗、教育的陷阱,贫穷本身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穷人生活中的风险是远远高于其他人的。比如,穷人工资的变化幅度很大,印度农业工资的变化幅度是美国的21倍。穷人很多是按天计算工资,很容易失业。而由于更高的道德风险(比如贫穷国家医疗市场不规范,任何人都能以“医生“身份开药店,那些提供医疗报销的保险公司很可能面临破产)和更高的逆向选择风险,那些富裕国家的标准保险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往往都是欠缺的。又比如之前提到的穷人主动选择生育很多子女,其实是出于“养儿防老”的考虑: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依靠子女养老;因为不确定哪一个子女才会给自己养老,所以才会生很多以对冲风险。这看似可笑,却是穷人在极度缺乏避险工具下的无奈选择。

没有保险,穷人在面对风险时还有另一个困境——存不下钱。比如在肯尼亚西部布西亚地区一项关于使用化肥的实验,实验表明,使用化肥的土地年均收益超过70%:每支付1美元购买化肥,普通农民就可以额外收获价值1.7美元的玉米。农民都相信化肥的效果,在第一季免费获得化肥的农民也都说自己在下一个季节肯定会继续使用化肥。但在下一个耕种季节到来时,使用化肥的人只增加了10%。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农民最后都没有使用?因为,化肥店在收割季节之后并不一定总有货,只是在更晚的时候或者播种前才有,但农民的钱往往只在收割季节有盈余,而这点盈余,根本存不到下个播种季节就已经被用光了。穷人的钱放在家里根本存不住。

穷人存不下钱,还受一些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

比如皮质醇。皮质醇水平标志着压力的大小,它会影响大脑的部分区域,如前额皮质、类扁桃体、海马区,这些都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特别是前额皮质,该区域对于抑制冲击响应很重要。也就是说,皮质醇会直接损害人的认知及决策能力。因此,贫穷产生的压力,会让穷人更难做出理智的决定。

还有一个心理因素是之前提到的“时间矛盾”,即我们今天采取的行动常常与我们对未来的计划不一致,比如今天买了一包烟,却计划着半年后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比如买化肥)。克服时间矛盾需要自我控制,但穷人做自我控制比富人要困难得多。一方面在于,同样一个目标(比如买电视机),对穷人来说要更昂贵更遥远。另一方面,同样是面对今天要不要买烟的诱惑,富人不太会感觉到困扰,因为买不买对富人几乎没有影响,但穷人却必须一次次地动用意志力来进行自我控制。

另外,即使很克制、很精打细算的穷人,在他们着手储蓄这件事情时,也会面临困难。穷人每次能节省下来的钱都很少,而在现实中,银行并不喜欢操作小额账户,主要是因为这方面的行政成本过高,而穷人也很难接受常规银行每次取款时过高的手续费

不止存钱困难,穷人借钱也很困难。穷人借钱的成本远远高于富人。比如在印度陈耐市,水果小贩如果从批发商那里以赊账的方式进货,那么他晚上需要偿还给批发商的钱相当于日利息4.69%。这相当于,一份5美元的贷款,一年后需要偿还的债务相当于1亿美元。这是真真正正的高利贷。但为什么穷人还愿意使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除了这种方式,穷人很难再借到钱。穷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是因为他们的违约概率更高,如果一个群体里有一部分人违约了,放贷人就需要从这个群体的其他人身上来平抑这种风险。另一方面,作者发现实际中穷人的违约率很低,但这种低违约率却不是自发的,放贷人在其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时时关注借款人的动向,采取了很多手段,以确保穷人能如期还款。在这里,违约的风险转移成了管理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穷人从正规银行很难贷到钱,这些体面银行里的职员并不承担必要的监督职责,他们也不会为了讨债动辄就要打断某人的腿,更不希望跟“农民自杀“之类的头条扯上关系。

穷人落入贫穷陷阱的原因也已介绍完毕,小结一下这部分:贫穷本身就自带陷阱,穷人没有保险,很难存下钱,也很难贷上款。贫穷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储蓄和贷款本身的管理成本、风险下的皮质醇水平和自我控制的困难,都会导致穷人落入贫穷的恶性循环


三、怎样才能摆脱贫穷?

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是真正的贫穷陷阱,也知道了穷人是如何落入其中的,那我们是否有办法据此摆脱贫穷呢?作者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比如,注重营养(尤其是孕妇和幼儿的营养)。

比如,承认自己的惰性,找到像“免费释氯器“一样顺应惰性(而不是去克服它)的方法来化解问题。

比如,承认个体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而不是统一的精英化)的学习,并且提醒自己,学习中不存在S曲线,学习的“每一步都算数”。

除此之外,作者还总结了两样极为重要的东西:知识与希望

知识很好理解:我们需要摄入哪些营养,拉肚子是应该喝补液盐还是该打针吃抗生素,这些都需要知识。

那“希望”又该怎么理解呢?

在之前的例子中,无论是拖延给孩子打疫苗,还是存不下钱买来年的化肥,穷人好像总是陷于时间矛盾中,疲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无暇顾及长远未来。但如果穷人觉得自己有“希望”实现梦想,看得见未来,情况就会不一样。

获得“希望”的方式可能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穷人最常见的梦想是希望孩子成为政府职员。因为这样的工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其实,工厂工人等工作也能提供这样的稳定性。事实证明,是否拥有稳定的工作确实会对穷人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家里的某位成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学校会更愿意接收他们的孩子;医院会为其提供更昂贵的医疗,因为医院认为他们能负担得起这些费用;借款变得更容易、更廉价;家里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利用这些收入投资自己的生意、谋求可能的发展。另外,由于人们知道自己每个月都会得到一笔收入,他们将会对未来产生一种控制感,从而改变他们对未来的看法。这种控制感可能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对抗皮质醇。

获得“希望”的方式还可以是把目标定的近一点,立即开始执行。比如之前化肥的例子,有一个农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收割之后,他总是提前购买化肥:如果收成足以支付学费、一家人的口粮和种子的费用,他就会立即卖掉余下的农作物,用多余的钱来买化肥,把种子和化肥储存到下一个播种季节。由于他在做兼职自行车出租司机,所以即使化肥店没有在收割季立即有货,他也能方便地在有货时尽快买上。当穷人开始为明天的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时,就已经迈出了摆脱贫穷的第一步。

让穷人对自己的生活逐渐产生掌控感,使穷人不再混日子,而是朝着他们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迈进。这就是关于“希望”的良性循环


总结一下,从个人的角度,要远离贫穷,需要在幼儿时期得到足够的营养,需要学会“顺应”惰性采用能避免“麻烦”的方法,需要持续接受教育,还需要通过一些小目标实现对生活的掌控感。



以上就是《贫穷的本质》全书的核心内容。一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有些贫穷陷阱很容易被忽略,另一些贫穷陷阱容易被误解或似是而非。营养、健康和教育都是真正的贫穷陷阱,但饥饿和人口却不是。

其次,很多容易让人落入贫穷陷阱的问题,普通人身上也都会存在,这并不是穷人的专利,只是我们比穷人处在一个更好的体制环境中,社会系统已经帮我们处理好了一切,我们不需要再单独思考。比如市政卫生系统、医疗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储蓄和贷款环境等等。而另外一些原因则对包括穷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有警醒作用,比如“怕麻烦”这类小小的阻碍,比如对教育收益S曲线的误解,比如皮质醇的存在和自我控制的困难。

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我们了解到了摆脱贫穷切实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注意营养、掌握一些顺应惰性和自我控制的方法,还需要充分意识到知识和希望的重要性,持续学习,并采取行动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一步步耐心的研究,不仅仅是抗击贫穷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使世界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898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01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058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3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82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1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06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7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15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3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0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7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8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7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