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给我的第一感觉:热情,善良,积极。他的善良与真诚打动了我,他工作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得到我内心的认可。
饮食习惯
他是陕西人,我是地道的山东人。我从没考虑过地域差异,也不觉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天心情好,没下过几次厨的我,决心给他做碗面吃。我从小都是吃炝锅面,我也试着做了碗自认为不错的西红柿鸡蛋面。他下班回来只吃了一点,我满心期待他能夸我两句。最后人家来一句:“白水煮的。” 我一脸懵逼。
常言道“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我当时并没在意,以为放时间长了,可能不好吃了。多年后常听到:他对他妈说,人家那里吃面是白水煮的。我听了,很是不服气:一个面条怎么吃,才不是白煮?
结婚后,在陕西住了一段时间,才明白人家都是怎么吃面的!烩面,炒面,蒸面,油泼面,哨子面,榛子面……,各种各样的吃法,唯独没有炝锅面。一下子懂了,一碗面的不同之处。
各种花样的面食吃法,而一天只有两顿饭。把我这一日三餐不可少的人,给饿的半死。
无论再多的花样面食,还是以面条为主。又把这我不爱吃面的人,吃到要吐了。山东人吃菜,馒头,喝粥也是我二十几年的习惯了。一下子只让我吃两顿面条,很是接收不了。
我也习惯了爸妈每天简单的早饭后,忙忙碌碌的身影。而他们一家人,早上八点起床,看着我婆婆忙里忙外的身影,去厨房看看吧,依旧是冰锅凉罩的,连口热水都没有。九点多才开火,十一才能吃上早饭。为了一口饭,一家人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悄悄的溜走了。严重脱离我妈的教育理念:时间不等人。
“难怪这边会一直贫穷”我不满地想。“农村人不好好种地,靠男人打工,啥时候能致富?”暗下决心一定要留在山东。
政策的差异
在陕西生活了一段时间,怀揣着极度排斥的心理,我没有按正常情况,把自己的户口迁入男方家。儿子出生后上户口,非的要父母双方的户口。迫于无奈迁了我的户口。
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我终于回到了山东。
由于计划生育管理,陕西要求每年查体四次,少一次罚200元。山东查体改成了每年两次。有时候遇到难说话的,各种为难,各种借口不给查。查完了,还要把单据寄到陕西。有一次查体,计划生育站的人,给我要了200元,才给查的。事后想:每次让他们讹我200元,还不如不查,也是罚200元。
儿子六岁了,该上学的年龄了。交社保,找关系做了各种准备工作。新的政策下来了,孩子都回户口所在地上学,在本地有房也可以。两者我们都不具备。
儿子出生第二年,我们在泰安肥城买了一套房子,一直没住。匆匆忙忙跑过去问问:儿子可否在当地上学?得到了校长肯定的答案。就要这样又带着儿子来到肥城,第二年儿子如愿入学。
计划生育放开二胎政策,老公想要老二。过年回家的时候,想去领个准生证。得到的答案是,不发证了,只要每年有四次查体,住院生孩子就能正常报销。
而肥城这边,要把流动人口本交给妇女主任,她要上报备案。每次查体时我都得找她要回,再去计划生育服务站。
先去办公室交照片,填档案;才能去体检室查体;再回办公室报备;最后一步送到流动人口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把结果上传回户口所在地。
我第一次来,这个负责人没上班。办公室里其他人,让我把东西放在办公桌上。不明所以的我,只是以为这个人,暂时没来上班。第二次还是没人,带着疑惑留下东西走了。第三次有人在,我告诉她:“前两次的结果,我都放在你键盘下了。”结果少了一份,她说:“我刚来上班,也不知道。”我很生气,既然没人负责,干嘛让我放这里?丢了你们无所谓,我可麻烦了。一气之下,我拿走了我的资料。没有你们,我可以自己发。
后来我才知道,妇女主任一年都没把我这个流入人口给建好档案。真无语了!
儿子上学,学校让交保险。他爷爷说每年家里都给交过了。这边社保局让从户口所在地开个交保险历史证明。他爷爷把所交的发票丢了,对方不给开。
最可气的是我老公说:“你怎么整天那么多事,天天花那么多冤枉钱。”他不管家里的事,还说这种话,真伤人心。
生活中各种想不到的事找上门,都因两地的不同,麻烦不断。
结婚十年了,被两地差异化折磨的心力交瘁。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过的?
现在最大的心愿早日迁回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