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为了解民情,调查十堰市南水北调后的民生问题,提高大学生社会调研、社会实践能力,6月22日至6月27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南水北调实实践团赴十堰开展了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
6月22日,实践团成员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十堰市的路途,由于路途遥远,实践团成员在火车上做了准备工作,为余下几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6月23日,实践团成员前往了十堰市环保局,很荣幸采访到了宣教科陈露陈女士,向陈女士问了关于南水北调的环保问题,陈女士说,以前十堰市有近百条河,酸性过强,经过净化之后流向各个流域,同时了解到对于南水北调十堰市所处的地位,陈女士告诉实践团成员,十堰市属于南水北调的发源地,在发源地上,十堰市属于奉献的一个城市,因为要调水,很多家庭可能因为这样就分开。下午我们前往了十堰市南水北调博物馆,在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不仅了解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还了解了其发展历史和重大意义。
6月24日上午8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赴南水北调社会调查实践团到达了郧阳区郧县的一个小村庄,开始了第二天的社会实践。
实践团首先前往了工地和菜市场,对当地的一些农民进行了采访,然后来到郧阳区郧阳实验小学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民大都是拆迁过来的,我们在说明了实践团的来意后,和他们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实践团成员问了他们对南水北调拆迁的看法,南水北调为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他们在拆迁之后的经济来源,访谈期间,村民表示南水北调对于郧阳区市民并非是完全带来效益,对于这个区域的村民,他们拆迁过来之时,失去了自己家几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人脉关系,有的人民在拆迁的时候,他们家里父母住在上游,而儿女住在下游,结果拆迁之时只拆下游,最后自己的家庭分开,父母和儿女分开,最终导致老人无人赡养,这些作为最基层的人民,为我国南水北调做出了无法忽视的贡献,当提及南水北调这项工程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北京人民也能喝到我们的水!”说到他们奉献自我之时,他们说了一句国家最大,舍小家为大家,只要不糊涂都会去做的,在这里全体实践团成员不仅学到了奉献精神,而且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完全的实惠民众 ,在民生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6月25日上午7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踏上了前往丹江口市的征途,开始了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赴南水北调社会实践团最后一天的社会实践。
实践团在上午10时到达了丹江口大坝,在这里真正的看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大坝之内,实践团来到了丹江口水电站,由于工作人员禁止拍照,于是实践团成员录下了珍贵的语录。“丹江口发电站里面的发电器都是国产的,但是出力,出工的是前苏联的,经过我们的改造,单机容量可以达到17.5万千瓦,6台机器的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每年的发电量能达到33.8万亿千瓦时”这是如何一个浩大工程,为国家带来的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参观完发电站,实践团前往了大坝修筑博物馆,在里面图画上可以得知修筑之时的农民自发组成“穆桂英”队和“吴松”队,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也可不让须眉,修建大坝的过程少不了我们中华女子的一份力!进入左侧展屋,一个水轮发电机组剖面模型瞬间抓住了实践团队员的眼球,其设计不由得引起声声赞叹。午饭后实践团全体成员乘坐上坝车上到了大坝之上,整个丹江口水库映入眼帘,水质清澈见底。
6月26日,27日,实践团成员踏上了回学校的路,对实践团获得的材料,照片等进行分类总结。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每个人都学习到了奉献,乐观的精神,同时又对国家的体制进行了思考,南水北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利民有益的一件事,但是默默奉献的背后,那批拆迁的原住民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经济保障,这可能是我们国家目前的一点小瑕疵,毕竟一个政策不可能全面到保护所有人民的权益,但是实践团成员还是希望可以有领导重视到这一点,使我们国家人民人人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