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春雪
伍 木器室 维护着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
对木器文物并不熟悉,木质家具倒是蛮常见的。于是读这一章,有种无来由的亲近感。“不改变文物原状”,是木器文物修复遵循的原则。
最大的技巧是一颗沉浸其中的心,与对文物的喜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
看史师傅三岁就跟随父亲进故宫玩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后来接班,真正地将自己喜爱的事业做了一辈子。令人钦佩,亦令人羡慕。想到了姥爷,退休之后在家,闲暇时做得木质马扎,是我记忆里最喜欢的凳子,没有之一。很喜欢这种感觉,自己喜欢,然后琢磨着做,只为乐趣。或许有些远离现实,有些飘渺,却是内心里实实在在纯粹的喜欢。
读到屈师傅的那句玩笑话,用一年时间混进来,用了七八年时间想混出去。一位心怀创作的艺术家,慢慢地在时间的脚步里,渐生兴趣。修紫檀嵌瓷片椅,想不通的不解之谜,无人知晓的构造缘由,读来很有意思。还有屈师傅,带着艺术家的梦想,在修复木器文物的道路上,一点点地打磨着自己的性子,读来令人感慨。修菩萨像的时候,屈师傅尽力保持原貌的同时,有依据地进行修补,读来画面感极强。
喜欢这一章,通俗地讲,接地气,记录给自己,也是在回想阅读的过程,以及追忆一些关于木制家具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