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出生即将100天了,小朋友肤如凝脂的脸蛋,胖嘟嘟、圆滚滚的,一直向外凸鼓着;略显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朝露般清澈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不知疲倦的寻找着外界的精彩;英挺的鼻梁和着粉嫩的嘴唇,稀疏的短发装饰着高高扬起的智慧大脑,咿咿呀呀,手舞足蹈,逗人欢笑。
孙子的生日是今年的3月8日,应该说是生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长在举国“森严壁垒”时。老人们风趣的说,这“小老鼠”一出生,吓得家家关门闭户了。3月上旬,是儿媳的预产期,7日晚上六点多,在济南机动“值守”的爷爷奶奶,突然接到儿媳爸爸的电话,连忙赶到了儿媳借租的住处。见面后简单商议,两家人就手提肩担,陪着儿媳慢慢地走向一路之隔的妇幼保健院。疫情夜晚,路上行人稀少,潮湿的空气中不时有稀稀落落的雨雪打在脸上。为缓解儿媳紧张的心情,大家虽然有说有笑,但内心的“高压”状态只有自己明白。越过社区、保健院两道“出示证件、测量体温”的检查,很快来到了保健院夜间值班室。找大夫、联系病房、交费开票,有了前几天曾来观察过的住院程序“模拟演练”,加之儿媳对事情把握的了如指掌,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当晚八点左右,入住病房后,儿媳的双方爸爸就在走廊里下定决心:今夜站岗到无眠,为孩子祈福、壮胆。开始,两人伴着兴奋,滔滔不绝谈孩子、说天地,后来困意上来无话可谈时,就轮流到大街上呼吸冷空气,提提精神。夜里十二点时分,儿媳转入产房,疫情期间医院规定产室不让陪人,儿媳机智的临时组建了六人“观察群”,之后,产室里的丝微变化,儿媳都第一时间传出来。静候在外的家人目不转睛,焦急的盯着手机,期待母子平安。“生了,生了”,早晨4时34分,在产室门外俯首窃听的奶奶,好像感受到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随之,里面传出消息:男孩,体重六斤二两,身高五十三公分。经过一个小时的医学观察,母子安全转入病房。次日半夜十一点多从京城赶回家的儿子,也只能在楼下转悠,通过手机与儿媳问安。儿子真正见到自己的”儿子”,也是三天后母子离开保健院的那一刻。由于“疫情”期间限制陪人,孩子姥姥的精心照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取名字,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自我感觉识字不少的爷爷翻箱倒柜查字典、搜百度、找网站,一次次的交钱,一次次的否定,最后决定,定夺权层级负责,将花钱买的、自己想的、家人荐的300多个名字一起“打包”发给了儿子、儿媳。儿子、儿媳整合大家意见,给孩子取名智宸,寓意智慧的小屋。不错,像个文化人办的事。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发现,孩子吸收了爸爸妈妈的优点,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每天的作息也非常有规律:白天的任务,就是反复吃、拉、玩、睡,玩以听音乐、坐儿童车,被大人训练起、卧、翻、爬为主;晚上,一般七点左右睡下,半夜里醒十几分钟,然后一直睡到大天亮。即使在睡梦中被大人惊醒,也会给你一个敷衍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后继续睡下去。虽然偶有哭闹,让人揪心,但孩子妈妈风趣的说,这是正常现象,孩子如果不哭,大家又不放心了。
孩子的妈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日复一日,孩子的视觉越来越开阔、听觉也日趋灵敏,对颜色的分辨率逐渐清晰。特别是对黑白闪卡反应敏捷,对室内爸爸妈妈结婚时张贴的两个大红“双喜”字更是格外感兴趣。每当大人抱着经过张贴喜字的房门和窗户时,孩子都直起头来目不斜视的盯照看、“扑”着拿。是耀眼的红颜色吸引了孩子,还是孩子有找“女朋友”的愿望?大人自言自语的逗乐:那可不行,“女朋友”给争穿纸尿裤咋办?我自己一天就穿六七条。
三个月的孩子,对亲情也有了明显的感受,最直接的是体现在与爸爸妈妈的互动上。那步调一致的表演,那心神意会的配合,令人羡慕。爷爷曾陪着孩子度过了十几天时间,十几天中,一般是在孩子高兴的白天,平放在小推车上,靠不停地“开车”、用音乐、用玩具逗孩子开心。时间长了,换来的是孩子对爷爷不停的微笑和手舞足蹈的回应。一天晚上,家里人陪着孩子妈妈去医院买药,爷爷在家里照看正在熟睡的孙子。也许是心灵感应,妈妈刚走孩子就睡醒了,而且一醒就猛哭起来。爷爷用上所有的玩具也没有控制住“局势”,只好笨手笨脚的抱起来,在屋里踱来踱去。孙子睁开眼睛,看到眼前好像是一张“见过”的面孔时,竟然停止了哭闹。随后,眼睛闭上又睁开,真正确认是“熟人”后,才深深的睡下。这也算十几天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收获吧。
三个月的孩子,有时也能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一次,孩子外出洗澡,在游泳池里露出汗嘟嘟的小脸,不时蛙蹬、不时漂动的享受着,护士阿姨为孩子做按摩、做抚触,孩子都是乖乖的配合着,偶尔也出现过自己控制不了的“不雅动作”。那次,做完游泳,孩子仰面等待做下肢舒展活动时,一不小心,“水柱”冲天,大家躲闪不及,小便径直喷到阿姨的身上。在一旁的家长连连道歉:等孩子会说话了,第一个来给阿姨“赔不是”,惹得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会心地笑了起来,而孩子却显得若无其事。
因为疫情,孩子出生十二天时没有“庆贺”,满月没有“设宴”,应该按习俗纪念的日子都没有留下什么。马上出生一百天了,怎么给孙子表示一下呢?我想到了远在北京的书法家武春河先生。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省部级“高官”,又是一位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影响的书法大家,能否求副墨宝送给孩子?那天,我编写了240多字的信息,趁着两杯酒下肚后的胆量,径直发给了老人家。忐忑不安的静候后,老人家先是回复“没问题”,接着又发来“表情包”“祝贺”。当时,我给老人提出的请求是写一首关于儿童的古诗,或者是写老人自己创作的哲理警句。中午放学后,听到这一消息的九岁孙女异常兴奋,竞猜测起了老人家要写的古诗内容。我说就写个“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归”吧,孙女坚决反对,理由是“弟弟长大以后学会去偷东西不麻烦了吗?”;我又提议,那就写一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吧,孙女接着反驳:“如果以后他不好好学习,天天放风筝怎么办?”说的爷爷哑口无言。那写什么内容呢?孙女绞尽脑汁:”写学习的头悬梁、锥刺股,不行,太疼了”,最后自己选择了一首“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读罢内容,孙女摇摇头,还是不满意,生怕弟弟再去“追黄蝶”,玩起来没玩没了······”那再去《劝学》上找找看吧”,孙女真是入了心思。
第二天,武春河老人家给孙子写了贺辞对联,先在微信上发来了图片:“睿智百慧,宏宸日新~小智宸百日留念”,孙女看后似懂非懂,知道不用苦心去找儿童古诗了,急中生智:那就把我画得这幅画,配上北京老爷爷写得对联,一块送给弟弟做纪念吧!
(写于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