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圈里一个普遍共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最近常常被娃怼得哑口无言,才突然惊觉一直以来自己的说话方式有多不恰当,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而言真的太重要了。
场景一:(商场人多太吵没听清)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娃:你是不是聋啊?这都听不清。
场景二:(晚餐照烧鸡腿夹生没办法吃)哎。。。今天也不知道咋搞的咋就没煎熟呢?→娃:你到底会不会做饭吖?啊?啊?鸡肉都煎不熟?
回想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突然发现家里成员的习惯性表达方式皆是如此,所以这样的话才会从娃的嘴里脱口而出。
因为讨厌重复,所以挂在嘴边的话:说多少遍了?长没长记性吖?脑子丢了吧?因为没有耐心,所以常常会说:磨磨蹭蹭的,跟个乌龟似的。因为想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但其实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时间干嘛)所以不允许孩子说不,不允许孩子以哭闹的形式表达:哭什么哭,一天到晚就知道哭,烦死了。类似的表达还有:懒/笨得跟头猪似的;眼睛长哪儿了?用来喘气的吗?
现在想来那些话语都是抱怨,于解决事情没有任何助益,纯粹的情绪发泄。那些行为完全没有看见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了包袱,希望快点摆脱,完全背离了正面管教的原则。又怎么能希望孩子变得温暖平和?
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话语的意思,听到的信息是对自己行为的否定。更糟糕的是他们听去了,且全都潜移默化刻在了脑海中并在交流中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于是在某一天会惊觉孩子是怎么变得如此尖锐。
孩子的行为能够照见父母,面对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请先检视自己。自己是个刺儿头,就别指望孩子好好说话;自己是个暴脾气,就别指望孩子温和;只有看见这些问题并做出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亲子关系才能良性循环。想看到孩子的变化,父母首先要做出改变,只有不断学习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