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芙蓉镇》,本以为和沈从文的《边城》一般,娓娓道来是那淳朴至真的山水人情,令人无不向往的宁静致远的生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街道,插科打诨、互相串门的邻里,三五天一次的集市更是热闹非凡,芙蓉姐子的米豆腐摊人来人往,更有浓郁的人情味。
却不想这风云万变,世事难料。风土人情一览而过,政治运动纷沓而来。在每一圩卖米豆腐的芙蓉姐子胡玉音,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支书黎满庚,“运动分子”王秋赦,“秦癫子”秦书田,“政治闯将”李国香,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下,每个人都暴露出最真实的本性以及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
小说主要故事情节是: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后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在绝望中的胡玉音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极左路线的受害者,并与省里一位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成为一个时代的尾音。
政治运动是社会秩序重建过程特有的产物,政治因素和社会力量的整合让它变成洪水猛兽,吞噬着所见之一切是与非,好与坏。个人在它面前尤其渺小卑微,每个人都想要努力抓住点什么,才能不被掩埋。如此一来,卑鄙就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正如书中的王秋赦,是个十足的无赖,整日游手好闲,但靠着贫下中农的身份,不仅获得了一座吊脚楼,还一步步成了芙蓉镇的当家管事,不仅入党当支书、镇长,还当过活学活用的标兵网红,可谓是走上了“人生巅峰”。而这一切,明眼人都心知肚明,无不是靠着阿谀奉承、当好墙头草得到的,在社会秩序还没有理顺的阶段,这样的人如鱼得水,抓住的正是人性罅隙中的卑鄙。
谷燕山、胡玉音等人,本性善良,但在阶级斗争面前毫无抵御的经验和觉悟。如果说他们原来是一株长在扎实土地上的花草树木,在时代洪流中则有的被连根拔起,有的摇摇欲坠。能熬过那慢慢黑夜和长长的扫不完的街道,靠的是对那难能可贵的人性真善美的那一点笃定和守候。虽然微弱,却给予人一丝希望和光芒。
历史的功过自有人评说。我们只看个人的悲喜存活。善良是美德,但是应该用在对的人、对的事身上。整本书中书,真正聪明的人要算“秦癫子”秦书田了,别人都以为他没脸没皮,批斗时一点也不情绪激昂,别人打了左脸,他就自觉伸出右脸,在五类分子队伍里,让干啥就干啥,不反抗、不生气。旁人看了或许都觉得他窝囊得很可以,但殊不知她这是为了少挨打、少受折磨,让自己精神不至于崩塌。他自己是个什么人,无须别人评判,只要没有越过自己道德的底线,他就能坦然面对,而不是把自己暴露出来当个活靶子。书中,他和胡玉音扫街时发现了王秋赦的小秘密,还设计坑了他一次,也算是苦中作乐,也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是有点智慧的。
历史都是在曲折中前进,对人的考验却是始终存在的。活着是个终极话题,而怎么过着,每时每刻都有探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