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猴年岁末,带孩子朝圣被誉为“东方圣城”孔子故里,古为鲁国国都~曲阜。“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小小人望着窗外古色古香的建筑问: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就住在这里吗?我可以见到他吗?
对于每天在大爱国学幼儿园行拜师礼的小小人心中,孔老夫子是神圣的存在,虽然孔子距今已经2567年,但在孩子心里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抵达曲阜已近中午,所以我们先选择网评不错的喜来登饭店,份量十足,孔府豆腐与厚子鱼,由于孔老夫子独子孔鲤的缘故,在曲阜是不吃鲤鱼的,当地人把鲤鱼称为红鱼。上菜后草莓问:妈妈,这是孔老夫子家做的豆腐和鱼吗?我可以念感恩词吗?于是我们在孩子的引领下虔诚的感恩:
饭食之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萝卜白菜保平安人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为国家捐躯的一切英烈,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
感恩食物赐给营养,
感恩大众信任支持,
感恩磨难汲取能量,
及所有付出的人。
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祝大家用餐愉快!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首选天下第一庙~孔庙做为朝圣第一站。跟随导游的步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乾隆御笔“万仞宫墙”,寓为孔子思想的渊博,如万仞城墙(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丫头站在城墙下留影,透过这斑驳的城墙仿佛听到来自遥远的声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庙的入口处第一座牌坊叫“金声玉振”坊,由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建,牌坊名也是他题写的,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嘲天吼”
“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之也者,始调理也,玉振之也者,终调理也”。
金声是指敲钟的声音,玉振是指击磬的声音,古时演奏音乐,以敲钟开始,击磬结束。孟子这句话是称颂孔子德才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我注意到玉字那一点不上不下正好点在中间的位置,经导游解说才明了在古时击磬的声音在中间是最好听的,也是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所以巡抚大人故意将那一点点在了中间。牌坊之后有一座小桥叫泮桥,古时的孩子入学叫“入泮”,要在这个桥上举行仪式,才能正式成为孔子的学生。听闻后我们虔诚的引领孩子走过泮桥,寄希望其国学之路走得更为长远。
过了泮桥就是第二个牌坊“棂星门”,也是乾隆皇帝御笔,棂星指的是天田星,汉高祖刘邦为了风调雨顺、百姓安乐,祭祀天田星,到了宋代儒家把孔子与天相配,所以在孔庙也都把祭祀孔子当做祭天。柱子上方雕有天兵天将守护,寓为曲阜风调雨顺。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一定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跨过棂星门,到了“太和元气”牌坊。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的是天地、日月、阴阳谐和,元气意为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用这四个字赞扬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寓意儒家思想为构成万物的原始之本。
随后是“至圣庙”坊,为篆刻,全国各地有很多祭孔庙宇,唯有这里是以孔夫子的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的。
这是“圣时门”,乾隆题的匾额,是孔庙的第二道门。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孟子通过比较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
圣时门与弘道门之间空间广阔,与前面三步一门,五步一坊的紧凑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一过圣时门就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两边的柏树都挂有牌子,红色是500年以上的,蓝色是300年以上的,绿色是100年以上的,抬头仰望,顿觉庄严肃穆。
前面一水横穿,三桥纵跨,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这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丫头走到桥的最高处,往左右两边望望,人旺才旺两全齐美。
走过璧水桥,迎面是“弘道门”,由朱元漳修建,出自论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讼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跨过此门,意为学习孔夫子思想前途无量。
过了弘道门,来到大中门前,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是人们生活在世间唯一之正道,所以要掌握好做人、做事的尺度过犹不及。
此门意义非凡,我们选此合影留念,不断纠正自己,正视自己。
孔庙第一碑~成化碑,由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所立。现在已看不清全貌,完全将其保护起来,只好从网上下载一图片。成化碑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主要原因:一是成化碑为孔庙最高大一幢御制石碑。孔庙中所有得碑均取材于齐鲁名山,而成化碑则是从北京西山取材刻制,然后运来的,此碑约重60吨,古时没有火车、汽车运输,而是依靠人力,在隆冬季节用水泼在路上,结成冰后再用人拉,或以牛拉,一步步运到曲阜。二是此碑正楷字写得好,字体笔法有“著称于世”的评语,三是历代皇帝中成化帝对孔子评价最高。
同文门取自《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语。用以形容孔子对文化思想的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古代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将孔庙的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龙凤呈祥~龙柏与凤柏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左为龙柏,右为凤柏,92年凤柏没有生命了,后人就把其修成皇后头上戴得凤冠,寓为龙凤呈祥。
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后枯死两棵,惟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至今,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孔氏后人将其与家族命运连系在一起,说“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此树是再生的第五代,距今270多年。
据考证,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现在的杏坛是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修筑了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这只是后人为纪念孔子杏坛讲学而修建的。
杏坛门口是金代时期雕刻的香炉,上圆下方代表天圆地方。
杏坛的后面,一座落于高台之上的雄伟建筑巍然矗立,正中书“大成殿”三个醒目的金色大字,这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齐名,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拜师礼
请大家端身正意 肃整衣冠 ,整容止。
让我们以至诚、恭敬、感恩的心,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
一鞠躬!起!
至诚感恩您的教诲与护佑!
再鞠躬!起!
我们一定孝亲尊师,知恩明理,敏而好学,德艺双馨!
三鞠躬!请起!
“生民未有”是孟子赞孔子,说“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意思是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是清雍正皇帝题书。
“万世师表”是康熙题写,封孔子为“万世皇帝之师,千古人类之表,皇帝的老师,做人的表率”
“斯文在兹”是光绪题写,意为天下的文化都在这里。
沿大成殿回廊后转为孔庙的“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一年后为孔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孔鲤,字伯鱼,孔家后代们为了对这位二世祖表示敬重,把鲤鱼称为红鱼,祭祀用的鲤鱼也用其他的鱼替代。
寝殿两边展示的是孔氏家谱,孔子八代单传,传到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其1948年迁去台湾就没有回来,此后孔家的嫡系子孙都生活在台湾了。
在清朝的时候,孔家的后代划分20个派,60个户,108个支,家谱是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有明文规定,如今的家谱续到105代了。
这个像马槽一样的碑,上过正大综艺猜猜看,这是孔家的家谱,字在里面。
故宅井,相传为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水“既清且渫”,被称作“圣水”,明代在故井四周修栏立碑。井西建有四角黄瓦方亭,立有清乾隆皇帝所题“故宅井赞”碑。
鲁壁,秦“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藏《论语》、《尚书》《孝经》、《礼》等古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为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居时,闻有丝竹之声,发现这些古文竹简。“鲁壁藏书”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经学”今、古文之争的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重大而久远。明代建此墙并立石碑曰“鲁壁”,以资纪念。
据《孔府档案》记载:孔子为了教子学诗习礼,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此后这教诲便成了传世经典,孔子的后裔也自称生于“诗礼之家”。
如今的诗礼堂变身为古装照像之场所,在不断的推销声中,孩子俨然将此处当成游玩蹦跳场地,令人不盛唏嘘,无以言表。本不想将此照片上传,但转念一想这就是现实的存在,也意味着国学之路任重道远,不是表面文章。
另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参观碑刻也是匆匆一瞥,因为根本不明所以,不知所谓,仅此而止。但在参观中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一位欧美男士驻足用放大镜观摩碑刻,二是韩国导游带领青少年用韩语详细地解说每一个碑,听不懂但能看到他们在认真做记录。与之成鲜明对比就是我们国人匆匆一瞥,匆匆而过。
从孔庙东门出来,仰望日落前的万仞宫墙,不禁在内心问:文化到底是什么?是一个看似处于高阁其实近在身边无从解答的问题。世上所有的追问,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追问。